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63-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宋-赵佶-第15页

屈,
  順物之變,而委蛇曲折,不求其肆,故若屈。
  大巧若拙,
  賦物之形,而圓方曲直,不暗其妙,故若拙。
  大辯若訥。
  不言之辮,是謂大辮,惠施多方,其辯小矣。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陽動而躁,故勝寒。陰止而靜,故勝熱。二者毗乎陰陽而不適乎中,方且為物汨,方且與動爭,烏能正天下?惟無勝寒之躁,勝熱之靜,則不維而清,抱神而靜,天下將自正。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以道治天下者,民各樂其業,而無所爭,糞其田疇而已。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強陵弱,衆暴寡,雖疆界不能正也。
  罪莫大於可欲,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人之有欲,至於次性命之情以爭之,罪之所起也。
  禍莫大於不知足,
  平為福,有餘為禍,知足不辱,何禍之有?
  咎莫大於欲得。
  欲而得,則人所咎也。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見可欲,則不知足,不知足則欲得,欲得則爭端起而禍亂作。泰至則戎馬生於郊,然則知足而各安其性命之分,無所施其智巧也。日用飲食而已,何爭亂之有?
  不出戶章第四十七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天下雖大,聖人知之以智,天道雖遠,聖人見之以心,智周乎萬物,無遠之不察,故無待於出戶。心潛於神明,無幽之不燭,故無待於窺牖。莊子曰其疾俯仰之間,再撫四海之外,玆聖人所以密運而獨化。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近取諸身,萬理咸備,求之於陰陽,求之於度數,而去道彌遠,所知彌少矣。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以吾之智而知天下,是謂不行而知。以吾之心而見天道,是謂不見而名。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夫何為哉?巍巍乎其有成功,是謂不為而成。
  為學日益章第四十八
  為學日益,
  學以致其道,始乎為士,終乎為聖,日加益而道積於厥躬,孔子謂顏淵曰,吾見其進也。
  為道日損。
  致道者,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智,而萬事銷忘,故曰損。連伯玉所以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
  學以窮理而該有,道以盡性而造無,損之又損,則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無為也。寂然不動,無不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以靜則聖,以動則王。
  故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天下,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故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聖人體道而以其真治身,帝之所興,王之所起,偶而應之,天下將自賓,太王直父,所以去鄧而成國於岐山之下。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聖人之心,萬物之照也。虛而能受,靜而能應,如鎰對形,以彼妍醜,如谷應聲,以彼巨細,何常之有?疏觀萬物而知其情,因民而已。此之謂以百姓心為心。莊子曰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善否相非,誕信相譏,世俗之情,自為同異,豈德也哉?德善則見百行無非善者,故不善者亦善之。德信則見萬情自非信者,故不信者亦信之。真偽兩忘,是非一政,是謂全德之人。此舜之於象,所以誠信而喜之。
  聖人之在天下,惵惵為天下渾心。
  方其在天下,則吉凶與民同息,雖無常心,而不可以不戒也。故所以為己,則惵惵然不自暇逸,所以為天下,則齊善否,同信誕,兩忘而閉其所譽,渾然而已。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故聖人以百姓為心,聖人作而萬物睹,故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惟聖人之視聽,則聖人者民之父母也。矜憐撫奄,若保赤子,而仁覆天下。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萬物皆出於機入於機,大機自張,與出俱生,天機自止,與入俱死,生者造化之所始,死者陰陽之所變。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與生死為徒者,出入乎生死之機,固未免夫累。
  民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貪生而背理,亡心生而徇利,凡民之生,動之死地,則其生也與死奚擇?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生之徒悅生而累形,死之徒趣寂而忘身。動之死地,桁楊者相接也,刑戮者相望也,是皆不知身之為大患,生之為有涯,而存生之過厚耳。古之得道者,富貴不以養傷身,貧賤不以利累形,不樂壽,不哀夭,朝徹而見獨,故能無古今而入於不死不生。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