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終始,則奇正之相生,祆善之更化,乃一氣之自爾。天下之生久矣,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自私之俗,勝而不明乎?禍福之倚伏,且復察察以治之,民安得而反其真乎?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方者介於辨物,大方無隅,止而不流,無辨物之迹。
廉而不劇,
康者矜於自潔,大康不賺,清而容物,無刻制之行。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直而肆則陵物之態生,光而耀則揚行之患至,內直而外曲,用其光而復歸其明,其唯聖人乎!民之迷也,以方為是者,如子莫之執中,以康為是者,如仲子之操,知伸而不知屈,知彰而不知微,以夸末世之弊俗,而失聖人之大全,豈足以正天下?聖人所以正天下者何哉?如斯而已。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卷之三竟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卷之四
德經下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如嗇。
聰明智識,天也。動靜思慮,人也。適動靜之節,省思慮之累,所以治人。不極聰明之力,不盡智識之任,所以事天,此之謂音。天一在臟,以腎為事,立於不貸之圃,豐智原而嗇出,則人事治而天理得。
夫唯嗇,是以早復。
迷而後復,其復也晚矣,比復好先,嗇則不侈於性,是以早復。
早復謂之重積德。
復德之本也,復以自知,則道之在我者,日積而彌新。
重積德,則無不克。
能勝之謂克,宰制萬物,役使群動,而無所不勝者,惟德而已。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德至於無所不勝,則汎應而不窮,孰知其極也?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體盡無窮,則其於用天下也有餘裕,夫况有國乎?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道為萬物母,有道者萬世無弊。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道者物之母,而物其子也,性者形之根,而形其柢也。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故可以長久。根深則柢固,性復則形全,與天地為常,故能長生。與日月參光,故能久視。人與物化,而我獨存,此之謂道。
治大國章第六十
治大國,若烹小鮮。
事大衆而數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撓之,則潰。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惑。是以治道貴清浄,而民自定。
以道往天下者,其鬼不神。
聖人者,神民萬物之主也,不得已而臨往天下,莫若無為。道常無為,以莅天下,則人無不治。彼依人而行者,-亦皆安定休止,莫或出而為崇,故曰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民。非其神不傷民,聖人亦不傷民。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以道往天下者,莫之為而常自然,無攻戰之禍,無殺戮之刑,是之謂不傷民。當是時也,神與民兩不相傷,而德交歸焉。神無所出其靈響也,飴爾多福而已。故曰其神不傷民,民無所施其智巧也。日用飲食而已,夫何傷之有?
大國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國者下流。
人莫不有趨高之心,而趨高者常蹶。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
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天下皆以剛強敵物,而我獨寓於柔靜不爭之地,則人孰勝之者?是乃所以交天下之道也。經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取之,必固予之。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天道下濟而光明,故無不覆。地道卑而上行,故能承天。人法地,地法天,故大者宜為下。
道者萬物之奧章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奧也。
天奧西北,鬱化精也。地奧黃泉,隱魄榮也。人奧思慮,蘊至神也。天地與人,有所謂奧,而皆冒於道。道也者,難終難窮,難測難識,故為萬物之奧。道為萬物之奧,則物者道之顯歟?
善人之寶,
利而行之,積善成性,而神明自得,聖心循焉。
不善人之所保。
反無非傷也,順其理則全,動無非邪也,靜其性則正,故可以保身。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於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言,風波也。行,實喪也。皆非道所貴。言美而可悅,行尊而可尚,猶可以市,且加於人,而人服從,况體道之奧,遍覆包含,而無所殊乎?然則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君子之守,修身而天下平,天子三公,有璧馬以招賢,而不務進道以修身,則拾己而徇人,失自治之道矣。不如坐進此道者,求諸己而已。道之所在,聖人尊之,故民從之如歸市。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求則得之,求在我者也。古之人所以求之於陰陽度數,而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