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83-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全解-金-时雍-第8页

之道,覆養萬物而不為主,故常無欲。然天地肖道,其細也夫,故可名於小矣。惟大道汎兮,萬物歸之而不為主,故可名於大矣。大者,道之強名也。是以聖人虛靜無欲,體於天地,故終不為大,而常然之道不期而自歸之,故能成其大也。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言,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大象無形者,道也。執大象,天下往者,以道蒞天下也。有道則民之攸堅,故往而不害,安平泰。蓋法天道虛而容,故安而不擾;法地道載而寧,故平而不陂;法大道和而通,故泰而不塞。若是者,物物不干,何害之有?世之人悅於聲,而不知天道
  所謂聲聲者,美於味,而不知地道所謂味味者,故著於嗜欲而久處之,不知有道者以此為蘧廬爾。樂以聲言也,聲之所聲者彰矣,而聲聲者未嘗發。餌以味言也,味之所味者嘗矣,而味味者未嘗呈。道之出江,淡乎其無味,則所謂聲聲味味者也。以道蒞天下者,得大道泰而妙,故視之不足見;得天道安而玄,故聽之不足聞;得地道平而廣,故用之不可既。直將還一世於澹泊,豈使民以嗜慾累其心哉?
  將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之勝剛,弱之勝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一不人。
  利器示人,欲心亂矣。唯有道者體天道之虛,於吾心本無所張也,何必歙之?將欲歙之者,必固張之而已。體大道之夷,於吾欲心本無所強也,何必弱之?將欲弱之者,必固強之而已。體王道之正,於吾欲心本無所興也,何又廢之?將欲廢之者,必固興之而已。體地道之靜,於吾欲心本無所與也,何必奪之?將欲奪之者,必固與之而已。此四者,皆欲於利器。利器者地道,故是謂微明。何則?柔弱處上,神器也。剛強居下,利器也。聖人處於柔弱,不以利器動乎心,故以柔勝剛,以弱勝強。胡不知魚在水中,水在魚中,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魚脫於淵喪乎軀矣,利器示人喪乎道矣。
  道常無為章第三十七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常然之道,無為也。天地之道,無為而無不為也。然天地法道,為出於無為,故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法天地,若能守道以御世,則萬物化之,若性之自為而不知為之者,故曰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夫化而欲作者,將有為而起之也,聖人於是鎮之以無名之樸,使復於無為。無名之樸者,天地之道也。萬物隨化,孰敢有所欲哉?故亦將不欲。其不欲者,以靜而已。靜而無為,則天下將自正。
  道德真經全解卷上竟
  #1隨之:疑作『算之』。
  道德真經全解卷下
  亳社時雍逍遙解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而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上德者,天德也。聖人觀天,默與道會,實無所得,故曰不德。以無所得,故德自歸之,是以有德也。下德者,所得之德也。下德執德,故曰不失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是以無德也。天德之德,德不可至,故無為而無以為。所得之德,執著其德,故為之而有以為。德降為仁,若仁則可為也,故上德無為而上仁為之。然大仁不仁,雖曰為之,亦無以為而幾於上德者焉。義兼於德,而義則可以虧也,故下德為之而上義亦為焉。然內以立我,未能忘我,外以制事,未能無事,雖曰上義,猶未免於有所執也,故有以為而類於下德者焉。道降德衰,仁義俱失,以禮交物,實相偽也,故為而生患,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即此以觀,其所失每下可知已,故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忠信之薄也;攘臂而仍之,則亂之首也。然德兼上下而兩言,自仁而降,言上而不言下,則其下者已不足道也。至於以智為前識,復不言其上,是尤不及於禮矣。窮思極慮,揣而銳之,故曰道之華。苦心勞神,以喪天真,故曰愚之始。不言失禮而後智,則以禮者亂乎德,而智者反乎道也。是以大丈夫處德之厚,不處禮之薄,居道之實,不居智之華,故去彼人道之華,而取此仙道之實矣。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為正而貴高將恐蹷。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數輿無輿,不欲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