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84-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取善集-宋-李霖-第12页

大道之適,則仁義之惠斯隆。三皇當大道,二帝為仁義,莊子曰:道隱於小成。
  智慧出,有大偽。
  唐明皇曰:用智慧者,將立法也。法出而姦生,則有大偽矣。
  慧以智為體,智以慧為用。智慧有大小也。莊子曰:去小智而大智明。孔子曰:好行小慧,是智慧有大小也。太上云:此者為其以鑿為智,以察為慧,作聰明制法令,所謂小智慧也。智慧既出,民之姦偽滋生也。若夫遠近並觀,閑閑無事,因其自然,無益損乎。其真淳風大行,烏有大偽者哉。
  六親不和,有孝慈。
  鍾會曰:若九族皆睦,則愛敬無施。六親不和,則孝慈斯著。
  瞽瞍頑而舜稱大孝。曾皙嚴而參稱能養。
  國家昏亂,有忠臣。
  舒王曰:道隱於無形,名生於不足。道隱於無形,則無小大之分。名生於不足,則有仁義智慧差等之別。仁者有所愛也。義者有所別也。以其有愛有別,此大道所以廢也。智者知也。慧者察也。以其有知有察,此大偽所以生也。孝者各親其親,慈者各子其子,此六親所以不和也。忠者忠於己之君謂之忠,於他人謂之叛。
  不明謂之昏。不治謂之亂。昏亂之世,乃有忠臣匡救其君。《傳》曰:亂世見誠臣。若龍逄名芳於夏桀,比干譽美於殷紂。此章言道隱於小,成名生於不足故也。
  絕聖棄智章第十九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鍾會曰:絕制作之聖,棄謀慮之智,人當反樸還淳,故其利百倍。作者之謂聖,創物之謂智,聖智之人,制作法度,創立政令,欲禁姦止暴,豈知法出姦生,令下詐起,民失性命之真,日趨競之域。若絕棄法令,則民反常復樸,其利豈止百倍而已。莊子曰:拾擊聖人,縱舍盜賊,而天下始治矣。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王元澤曰:至德之世,父子相親而足。今更生仁義,則名實交紏,得失紛然,民性亂矣。蓋盛於末者本必衰,天之道也。孝慈,仁義之本也。或曰孔孟明堯舜之道,專以仁義而子,以老氏為正,何如曰夏以出生為功,而秋以收歛為德,一則使之榮華而去本,一則使之彫悴而反根。道歲也,聖人時也。明乎道,則孔老相為終始。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王元澤曰:巧利勝則民欲侈,而本業衰,必至於為盜。上三事,皆以末傷本者。
  巧,機巧也。巧者,善偽利貨利也。見利忘義,絕機變之巧而民有恥,棄欲利之心而民知義,此盜賊所以無有也。若不絕棄巧利,徒滋法令禁之,此盜賊所以多有也。莊子曰: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又曰:擿玉毀珠,小盜不起。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
  馬巨濟曰:質則有餘,文則不足,三者去本已遠,為文而已。此其所以不足也。令屬其性於下四事。見素抱樸。
  舒王曰:不言守素而言見素,不言反樸而吉抱樸,不言無私而言少私,不言無欲而言寡欲,蓋見素然後可以守素,抱樸然後可以反樸,少私然後可以無私,寡欲則致於不見所歌者也。
  見素則見性之質而物不能雜,抱撲則抱性之全而物不能虧。
  少私寡欲。
  御註:自營為私,而養心莫善乎。寡欲少私,寡欲則定乎內外之分辨乎。真偽之歸,德全而復性。
  馬巨濟曰:見素此聖憎所屬也。於之無所與雜謂之素,見· 素則見道,見道則不為,不為則無聖無智矣。抱樸此仁義所屬也。全材之謂樸。抱樸則抱性,抱性則不器,不器則無仁義矣。少私寡欲,此巧利所屬也。自有之謂私,有物之謂欲,而巧利由以生。私欲少且寡,則巧利衰矣。《莊子·胠筐篇》正以明聖智化義巧利之害,與此章伺意。
  私者,吾之身也。少私則不以巧利累其身。欲者,性之動也。寡欲則不以巧利亂其心。李畋曰:此章言去滋蔓在乎技本,抑橫流在乎塞源也。若制作不興,則真素見。弁義不飾,則淳樸存。巧利不施,則私欲絕。然後天和自暢,日用不知。
  絕學無憂章第二十
  絕學無憂。
  御註:學以窮理,方其務學以窮理,思慮善否,參稽治亂,能勿憂乎。學以致道,見道而絕學,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而無不為,則任其性命之情,無適而不樂,故無憂。
  溫公曰:學之所以不可已者,為求道也。若棄本而逐末,則勞而無功,不若不學而無憂也。
  絕學者體道也。體道則窮亦樂,通亦樂,以窮通為寒暑之序,不悅生,不惡死,以死生為夜旦之常,天地樂而萬事銷亡,何憂之有。且絕者非謂絕滅不學也。老子恐人溺於學,而以文滅質,以博溺心,不能體道,故以絕學為言。若人不學,何以入道。子夏曰:君子學以致其道。致道者忘心一,此學所以絕也。乃若不學之人,空空如也,安所用絕。彼楊子云不原聖人深意,以謂人而不學,雖無憂,如禽何,豈知聖人絕之之意邪。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御註:唯阿同聲,善惡一性,小智自私,離而為二,達人大觀,本實非異。唯阿雖異,同出於聲。善惡雖殊,皆離於道。以喻學者如唯如善,不學如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