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84-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取善集-宋-李霖-第17页

r>  顧歡曰:結之以道,雖無繩而自固。結之以物,雖有約而不堅。故以威約人,雖三軍而可離。以道結志,雖匹夫而難奪。
  溫公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杜光庭曰:善修行之人,萬慮都忘,一念不二,靜契於道,與真合同。萬綠不能侵,諸見不能誘,此之謂善結,其可解乎。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蔡子晃曰:利物為善。弘濟曰:救救羣生於十方,即之本土。運善常以冥被,惠澤均平,含生蒙益,反流會道。
  庶頑讒說,帝舜教之而弗棄。空空鄙夫,宣聖叩兩端而竭。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御註:善者道之繼冥乎。道則無善之可名。善名立則道出而善世,聖人體道以濟天下,故有此五善。而至於人物無棄。然聖人所以愛人利物,而物遂其生,人樂其性者,非意之也。反一無進,因其常然而已世喪道矣。天下舉失其恬惔寂常之性,而日淪乎憂患之域,非聖人其孰能救之。
  《新說》曰:萬物有成理,固有拂其理而逆之者。萬物有常性,固有戾其性而梏之者。萬物有正命,固有違其命而絕之者。聖人惻然,於是惟其所寶之慈以濟之。因其悖於理也,發其塞而通之。因其戾於性也,除其害而若之。因其違於命也,繼其絕而復之。
  是謂襲明。
  御註:襲者,非表而出之。襲明則光矣而不耀。
  呂吉甫曰:彼其五者,性命之理所同然者也。惟聖人以知常之明,而救之於所同然之際,雖行之、言之、計之、閉之、約之,而莫知其所以然,則明襲而不可得見。故曰是謂襲明o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御註:資以言其利,有不善人也。然後知善之為利。
  舒王曰:善人教不善人者也。故善人,不善人之師。無不善則不知善之為善。故不善人,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蘇子由曰:聖人無心於教,故不愛其資。天下無心於學,故不貴其師。聖人非獨吾忘天下,亦使天下忘我故也。
  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而得風仙。九年之後,亦不知夫子之為我師,若人之為我友,內外進矣。此不貴其師也,孔子見太公任,然後辭其交遊,去其弟子,此不愛其資也。
  雖知大迷,是謂要妙。
  御註:道之要妙,不睹眾善,無所用智,七聖皆迷,無所問塗,義協于此。
  李畋曰:此章言聖人密用惟微,形朕莫睹,雖云常善,妙在兼忘,故能言教。所不詮巧曆,無由筭由,是好師資為漸修之路,絕貴愛入頓悟之門,契彼襲明,救其萬物。
  道德真經取善集卷之四竟
  道德真經取善集卷之五
  宋饒陽居士李霖集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
  杜光庭曰:上清有雌一之道,又有三奔五雌之法,皆柔弱其志,和靜其神,以致長生也。
  為天下谿。
  王元澤曰:谿以下資納流通,守雌則能以虛靜受一切法,而不滯於物,故曰為天下谿。
  雄動雌靜,至人知其動而不逐於動,常守靜而不離於真,則以靜為下。道來歸己如水流入深谿,故為天下谿。
  為天下谿,常德不離,
  呂吉甫曰:谿之為物,受於谷而輸於江海,受之而不拒,輸之而不積,物之能通而無逢者也。能通則常德不離矣。
  王元澤曰;常德分定而不遷,道之在我者也。不離者一於性,分內而不外。
  復歸於嬰兒。
  王元澤曰:嬰兄含和守一,欲慮不萌,性之本真,渾而未散,德厚之至,乃同於初。若然者可名於大矣。孟子曰: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
  雌主柔靜。嬰兒骨弱筋柔,其氣不暴,欲慮未萌,其德不遷,所謂含德之厚,比於赤子也。
  知其白,守其黑,
  王元澤曰:黑者,北方之色,靜不足以言之。聖人建一切法,非守黑則無以為本相,彼春夏發於玄冬,此其驗也。
  為天下式。
  呂吉甫曰:白於色為受采,於物為明,於行為金,於數為四。黑於色為不受染,於物為晦,於行為水,於數為一。知白守黑,不受萬物之染。若晦若水,終之於抱一,抱一則能曲能枉,能窪能弊,故可以為天下式。白者明白也,於物不染。黑者默默也,於數為一。至人知其明白而默默守一,天下是則是效,故為天下法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
  呂吉甫曰:為天下式,無往而非一,則常德不忒矣。不離者,不離其故處而已,而未必能不忒,不忒則不差矣。
  復歸於無極。
  呂吉甫曰:嬰兒之為物,專氣致柔,不失其一體之和而已。復歸於無極,則嬰兒不足以言之也。
  羅什曰:忒謂爽失也。若能去智守愚,動與機合,德行相應,為物楷式,顯則成行,隱復歸道,道本不窮,故成無極。一是智慧無極,二是慧命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
  杜光庭曰:榮,尊榮也。辱,卑辱也。人君富有八極,君臨九圍,是尊榮也。自稱孤、寡、不穀,是卑辱也。
  為天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