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86-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金-寇才质-第2页

矣。今知之學,淺於道矣。弗知內性,知學外欲,於是泰清中而歎曰:古弗知學,乃知乎道,後世孰知不知之知乃知道乎?故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斯不善矣。
  《南華經》曰:夫道不可以聰聞,聰聞非道,乃學也。道不可以明見,明見非道,乃學也。道不可以辯言,辯言非道,乃學也。斯不善矣。
  故有無之相生,
  《通玄經》曰:人君之道,有無相生也。
  難易之相成,
  《通玄經》曰:古者以正教化,易而必成。後世以邪教化,難而必敗。捨其易必成,從事於難必敗,故難易相成也。
  長短之相形,
  《通玄經》曰:古者民童蒙,長短不相形。後世有為,長短之相形。
  高下之相傾,
  《通玄經》曰:古者民童蒙,高下不相傾,輕重均則衡,不傾無偏覆也。後世高下之相傾。
  音聲之相和,
  《南華經》曰:大人之教,若聲之於響。《通玄經》曰:如響之應聲,上唱下和也。
  前後之相隨。
  《南華經》曰:大人之教,若形之於影。《通玄經》曰:如影之像形,前後相隨也。
  是以聖人
  《通玄經》曰:大道之本在於法天,上聖法天。法天者,法天地之道也。虛靜無為,是謂天地。
  處無為之事,
  《通玄經》曰:古王道者,處無為之事。
  行不言之教。
  《通玄經》曰:古王道者,行不言之教。
  萬物
  《南華經》曰:今計物之為數不止於萬而期日萬物者,以數之多者,號而讀之也,故曰萬物。
  作而不辭,
  《南華經》曰:天不產而萬物育,地不產而萬物化。
  生而不有,
  《通玄經》曰:道生物也,莫見其所養而萬物長,此之謂神明無為之道也。
  為而不恃,
  《通玄經》曰:道成物也,莫見其所為而萬物成,此之謂神明無為之道也。
  功成不居。
  《通玄經》曰:不居者,無為也。無為則不居,無名無言也。大道無為,不知所為者而功自成。
  夫唯不居,
  《通玄經》曰:不居者,即處無為不動無言也。
  是以不去。
  《南華經》曰:道之無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於德也,不修而物不能離焉。
  不尚賢章第三
  此章《南華經□天道篇》言:古者帝王之德,以天地為宗,以道德為主,以無為為常。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餘。是以太古聖人之治天下,虛心實腹,乃無為也。常使民無知無欲不敢有為,不尚賢貴貨。無為則治也。
  不尚賢,
  《南華經》曰:上古大道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摽枝,民如野鹿。
  使民不爭,
  《通玄經□下德篇》曰:後世人之情性皆願賢己而疾不及人,願賢即爭心生,疾不及人則怨爭生,怨爭生則心亂而氣逆。古者聖王退爭怨,爭怨不生即心治而氣順?故曰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
  《通玄經□上義》曰:古者為國之道,其導民也,不貴難得之貨,不重無用之物。
  使民不為盜:
  《南華經》曰:古者藏金於山,藏珠於淵,不利貨財也。
  不見可欲,
  《通玄經》曰:古聖不見可欲,心與神靜,乃無欲也。
  使心不亂。
  《通玄經》曰:後世人君好色,弗使風儀而國家昏亂,其積至於淫泱之難矣,故治人者慎所以感之。《沖虛經》曰:後世君淫民淫,古聖淡然無欲而民自樸。
  是以聖人之治,
  《通玄經》曰:為治之本務在無為,是以聖人之治,虛無寂漠,脩自然之道,淡然無為而天下治。
  虛其心,
  《通玄經》曰:其聽治也,虛心得道。聖人虛心無有者,見不足也。見不足,故能成其賢,奢者不長。
  實其腹,
  《通玄經》曰:古者聖人守內而不失外,則胸腹充實而嗜欲寡也。
  弱其志,
  《通玄經》曰:其聽治也,弱志得道。志弱事強,安靜不能不慮而得。
  強其骨。
  《通玄經》曰:古者至人之治也,棄其聰明,滅其文章,即合於神明無為之道。神明得其內者,五藏寧,思慮平,筋骨勁強,耳目聰明,堅強而不匱,無所不逮。
  常使民
  《南華經》曰:古者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餘。治上無為也,下亦無為也。
  無知無欲,
  《南華經》曰:古者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則民素樸。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南華經》曰: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必有為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為無為,
  《通玄經》曰:為無為,事無事,知不知也。《南華經》曰:帝王之務,在於無為。
  則無不治矣。
  《通玄經》曰:古者聖人淡然無為而無不為也,淡然無治而無不治也。
  道沖章第四
  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