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刃合,流矢接,與死扶傷,流血千里,暴骨滿野,勝敗兩亡,兵為死地,非善攝生徒也。蓋聞古之善統攝其生徒者,無甲兵之死地,可謂善矣。今七國甲兵為之死地也。
出生入死,
《洞靈經》曰:有人於兵,能生死人。善用之則為福,不善用之則為禍。
生之徒十有三,
《通玄經》曰:人有橫死,非命而亡。以寡犯眾,以弱凌強,兵夫殺之。
死之徒十有三,
《通玄經》曰:善兵者殺,各以所好,反自為傷。殺人一萬,自損三千。
人之生,
《洞靈經》曰:人之情性,欲生而惡死。
動之死地,
《通玄經□上仁篇》曰:兵殺傷人,故曰死地。
亦十有三。
《沖虛經》曰:兵為死地,而戰死者太半。
夫何故?
《通玄經□九守》曰:夫七國之民所以不能終其天年者,何故也?皆因兵殺之爾。
以其生生之厚。
《通玄經》曰:故者以其生生之厚。
蓋聞善攝生者,
《沖虛經》曰:其齊欲攝生,亦不假禽獸,熊羆虎豹為其幟而智於人也。
陸行不遇兕虎,
《南華經》曰:夫水行不避蛟龍者,漁父之勇也;陸行不避兕虎者,獵夫之勇也。
入軍不被甲兵。
《南華經》曰: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兕無所投其角,
《南華經》曰:古者至德之世,禽獸成群,是故禽獸可係羈而遊,不傷人也。
虎無所措其爪,
《南華經》曰:古者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是故禽獸可攀援而窺,不害人也。
兵無所容其刃。
《通玄經》曰:古者姦邪不生,安樂無事,天下和平,智者無所施其策,勇者無所措其威。
夫何故?
《通玄經》曰:夫古者強不掩弱,眾不暴寡,民保命而不夭者,何故也?皆因太平無兵戰矣。
以其無死地。
《通玄經》曰:古者灾害不生,禍亂不作,天下太平,以其無死地。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此章《南華經》言: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故道長乎性,德乎命。夫道德者,以天地為大爐,造化為大冶,以陰陽為炭,四時為候,陶鑄萬物者也。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寶成。金石不得不鳴,為藏道氣也。萬物不得不昌,此其道與?刻彫萬物眾形而道不為巧作。天門者,無有也。萬物出乎無有,萬物有乎生,而莫見其根,有乎出,而莫見其門,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不見其形,是謂之天門。天不產,萬物育,地不長而萬物化,天地無為也,而萬物無不為也。道生萬物也。
道生之,
《通玄經》曰:夫道者,所以相生長也。不生不長,萬物不能遂長,生之長之,此之謂大道生萬物也。
德畜之,
《通玄經》曰:夫德者,所以相畜養也。不畜不養,萬物不能遂成,畜之養之,此之謂天德養萬物也。
物形之,
《通玄經》:天運四時,雨露時降,生萬物也。
勢成之。
《通玄經》曰:地厚載物,含藏應用,養萬物也。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通玄經》曰:物生者,道也。物長者,德也。道之存生,德之安形,道德者,萬物之父母也。
道之尊,德之貴,
《通玄經》曰:夫道者,民之所尊也。德者,民之所貴也。
夫莫之爵,
《通玄經》曰:天下之所尊爵者,道也。《南華經》曰:道之所在,聖人尊之,物敢不敬乎?
而常自然。
《南華經》曰:天地之道,莫之為而常自然。
故道
《通玄經》曰:天道為文,地道為理,陰陽為紀,四時為使,命之曰道。甘雨以時,五穀蕃植,萬物生成。
生之畜之,
《通玄經》曰:春生萬物。萬物春分而生,生之畜之。
長之育之,
《通玄經》曰:夏長萬物。萬物正夏而長,長之育之。
成之熟之,
《通玄經》曰:秋收萬物。萬物秋分而成,成之熟之。
養之覆之。
《通玄經》曰:冬藏萬物。收藏畜積而不加富,布施稟受而不益貧,養之覆之。《南華經》曰:莫神於天,莫富於地,韰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
生而不有,
《通玄經》曰:大常之道生物,而不有其生物也,莫見其所養而萬物長,此之謂神明無為之道也。《沖虛經》曰:故萬物有色者,有道色色者。萬物色之所色者,彰顏色矣。而道色於萬物之色者,未嘗顯其顏色,此道無為之職也。
為而不恃,
《通玄經》曰:大常之道,萬物恃之以為其長物也,不見其所長而萬物成,此之謂神明無為之道也。《沖虛經》曰:故萬物有聲者,有道聲聲者。萬物聲之所聲者,聞音聲矣。而道聲於萬物之聲者,未嘗發其音聲,此道無為之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