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94-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注-宋-苏辙-第15页

而性之妙,見於起居飲食之間耳。聖人指此以示人,豈不易知乎?人能體此以應物,豈不易行乎?然世常患日用而不知,知且不能,而況行之乎?
  言有宗,事有君。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
  言者,道之筌也。事者,道之迹也。使道可以言盡,則聽言而足矣;可以事見,則考事而足矣。惟言不能盡,事不能見,非舍言而求其宗,遺事而求其君,不可得也。蓋古之聖人,無思無為,而有漠然不自知者存焉,此則思慮之所不及,是以終莫吾知也。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衆人之所能知,亦不足貴矣。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聖人外與人同,而中獨異耳。
  知不知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道非思慮之所及,故不可加。然方其未知,則非知無以入也,及其既知而存知,知則病矣。故知而不知者上,不知而知者病。
  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既不可不知,又不可知。唯知知之為病者,久而病自去矣。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夫性自有威,高明光大,赫然物莫能加,此所謂大威也。人常息溺於衆,妄畏生死,而憚得喪。萬物之威,維然乘之,終身惴慄之不暇,雖有大威而不自知也。苟誠知之,一生死,齊得喪,坦然無所怖畏,則大威爗然見於前矣。
  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惟不厭,是以不厭。
  性之大,可以包絡天地。彼不知者,以四肢九竅為己也,守之而不厭。是以見不出視,聞不出聽,蕞然其甚陋也。故教之曰無狹其所居。彼知之者,知性之大而吾生之狹也,則愀然厭之,欲脫而不得,不知有厭有慕之方囿於物也,故教之曰無厭其所生。夫惟聖人不狹不厭,與人同生,而與道同居,無廣狹淨穢之辨,既不厭生,而後知生之無可厭也。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聖人雖自知之而不自見以示人,雖自愛之而不自貴以眩人,恐人之有厭有慕也。厭慕之心未忘,則猶有畏也。畏去,而後大威至矣。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勇於敢則死,勇於不敢則生,此物理之大常也。然而敢者或以得生,不敢者或以得死,世遂以僥倖其或然,而忽其常理。夫天道之遠,其有一或然者,孰知其好惡之所從來哉?故雖聖人猶以常為正,其於勇敢未嘗不難之。列子曰:迎天意,揣利害,不如其已。患天道之難知,是以歷陳之也。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不與物爭於一時,要於終勝之而已。
  不言而善應,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未有求而不應者也。
  不召而自來,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數思,夫又誰召之哉?
  禪然而善謀。
  譚然舒緩,若無所營,而其謀度非人所及也。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世以耳目觀天,見其一曲而不睹其大全。有以善而得禍,惡而得福者,未有不疑天網之疏而多失也。惟能要其終始,而盡其變化,然後知其恢恢廣大,雖疏而不失也。
  民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政煩刑重,民無所措手足,則常不畏死,雖以死懼之,無益也。
  若使人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民安於政,常樂生畏死,然後執其詭異亂群者而殺之,孰敢不服哉?
  常有司殺者殺。
  司殺者,天也。方世之治,而有詭異亂群之人恣行於其間,則天之所棄也。天之所棄而吾殺之,則是天殺之,而非我也。
  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斷。夫代大匠斷,希有不傷其手矣。
  非天之所殺,而吾自殺之,是代司殺者殺也。代大匠斷,則傷其手;代司殺者殺,則及其身矣。
  民之飢章第七十五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上以有為導民,民亦以有為應之,故事多而難治。
  人之輕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輕死。
  上以利欲先民,民亦爭厚其生,故雖死而求利不厭。
  夫惟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貴生之極,鈴至於輕死。惟無以生為,而生自全矣。
  民之生章第七十六
  民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沖氣在焉,則體無堅強之病;至理在焉,則事無堅強之累。
  是以兵強則不勝,
  兵以義勝者非強也,強而不義,其敗必速。
  木強則共。
  木自拱把以上,必伐矣。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物之常理,精者在上,粗者在下。其精必柔弱,其粗必強大。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猶張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