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注:功成而不執,事遂而無為,百姓日用而不知,謂我自然而成遂,則太上下知。○御疏:此覆釋太上下知也。夫淳樸不殘,孰為犧樽?道德公行,親譽焉設?故太上之代,下忘帝力,適令功成事遂,百姓皆以為自然合爾,不知所以親譽仁施也。○河上公曰:功成事遂,謂天下太平也。百姓謂我自然,百姓不知君上之德淳厚,反以為己自當然也。○榮曰:帝皇之道,隆功成也。無為之風,著事遂也。前歷明三古,言失道後德,自淳至澆,後重結之,欲示絕仁棄義,反澆還淳也。道淺易睹,德高難見,今聖化既深,神功莫測,日用不知,言自然也。○成疏:亭毒之功成,生育之事遂,而至德潜被,成功弗居,故百姓日用而不知,皆謂我自然得如此,不知須荷聖恩。
大道廢章第十八
大道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明從本降迹,應隨機,故次此章,即明應迹既興,妙本斯隱。就此章內,義有三重,第一明大道不行,仁義方顯,第二明以智治物,是嬌詐之源,第三辨忠孝之興,因乎為亂。
第一明大道不行,仁義方顯。
夫五帝淳流,三王澆競,以結繩道廢,干戈事興,殷則赤血剖心,周則白旗梟首。大道既廢,天下崩離,吴越以伐國亡軀,之嗆以禪權絕命,失道之義,其在玆乎。則知聖治無為,玄風長扇,芻狗萬物,不親其親,陳一物之納惶,弔百姓之塗炭,樂云樂云,鍾鼓何為。禮云禮云,彫喪若此。
大道廢,有仁義。
御注:澆淳散樸,大道不行,日仁與義,小成遂作,濡沬生於不足,凋弊起於有為。然則聖人救伐之心,未嘗有異,而夷險之迹,不得一耳。○御疏:大道者,代俗澆漓,人人浮競,玄晏之風斯泯,穆清之化不存,失夫至道無為之事,故云廢。廢則有兼愛之仁,裁非之義,於其間矣。故《莊子》曰:道隱於小成。謂仁義等各自其成,不能大通,故謂之小成也。○河上公曰:大道之時,家有孝子,國有忠臣,則仁義不見。大道廢而惡逆生,乃有化義,不傳道也。○榮曰:夫重玄之境,氣象不能移,至虛之理,空有未足議。迎隨不得,何始何終乎。盛衰無變,何興何廢乎。純粹之日,彼此不隔、州、親疏,靜泰之辰,上下不彰於貴賤,自然符會,未待結繩,蹈乎大方,寧資書契,時真至一,故言道興。行偏愛之仁,用裁非之義,澆薄斯作,不能行道,故言道廢。時有澆淳,道無興廢。○成疏:即是太上之教廢也。言大道之世,五德不彰,仁義既興,淳樸斯廢,故《莊子》云:散道德以為仁義,聖人之罪也。又云:相喣以濕,不如相忘於江湖。
第二明以智治物,是矯詐之源。智惠出,有大偽。
御注:用智惠者,將立法也。法出而奸生,則有大偽矣。并竊符璽,可不信然。○御疏:智慧出者,謂後代之人役用智慧,立法以檢俗,制典以詰奸。恐其不信,作符璽以信之。恐其不平,為斗斛以量之。而不仁之人兼盜符璽,并竊斗斛。則失智慧之作法,適足侈大其詐偽,故云有大偽矣。○河上公曰:智慧之君,賤德而貴言,賤質而貴文,下則應之,以為大偽奸詐也。○榮曰:昏昏默默,道之極也。昧昧晦晦,行之至也。未能光而不耀,去知與故,飾智慧以驚愚,競是非以先物,是非迭起,奸巧互生,盜跖履之以為道,田成乘之而竊國,斯大偽。○成疏:智慧,聖智也。上以聖智治物,法令滋彰,下則詐偽百端以避刑網,還竊聖智以為偽具,智之害物,備在《莊》文。
第三辨忠孝之興,因乎為亂。六親不和,有孝慈。
御注:父子夫婦兄弟,六親也。疏戚無倫,不和也。各親各子,有孝慈也。皆由失道,故有偏名。○御疏:六親者,父子兄弟夫婦也。大同之俗,無自私之親,及乎上下不和,怨恩斯起,則有扇枕溫席,人謂之孝。入覆出顧,人謂之慈。被孝慈之名,有自矜之色,殊不知大道之代,天下為家,上承下綏,自然之分。視人猶己,不獨親其親,則天下之人皆可孝也。人亦視之猶己,不獨子其子,則天下之人皆可慈也。則孝慈之名,復何所施乎?○河上公曰:六紀絕,親戚不和,乃有孝慈相牧養也。○榮曰:父子兄弟夫妻,六親也。彼此相混,是非不作,長短相形,好惡斯起,和以不和標稱,孝因不孝立名也。○成疏:六親謂父子兄弟夫妻也,淳和之世,偏愛不彰,六紀失序,孝慈方著,是以周德既衰,澆競斯起,致彼曾閔之孝,顯其高行也。
國家昏亂,有忠臣。
御注:太平之時,上下皆足,何異名乎?昏亂之日,見危致命,有忠臣矣。○御疏:忠者,人臣之職分,而云有忠臣者何乎?由人主失御臣之道,令佞士獲進,親君於昏,使生禍亂,則有見危致命,蒙死難以匡社稷,而獲忠臣之名。若夫道化大行,無為清靜,斯皇多士,盡是夔龍,彝倫攸序,無非作ㄨ,然後忠孝之名息,淳樸之道興,則於忠臣乎何有?此四者頹弊之極也,焉得不返之於淳樸乎?○河上公曰:政令不行,上下相怨,邪僻爭權,乃有忠臣匡救其君。此言天下太平不知仁,人盡無欲不知康,上下各自潔己不知貞。大道之世仁義沒,孝慈滅,猶日中盛明,眾星失光也。○榮曰:羲農之時,未聞股肱之節,桀紂之日,始稱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