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道生#2萬物,愛養熟成而不為主宰,衣被萬物,常無欲心,豈是道之狹小耶。故云可名於小者,言不可名於小。○成疏:衣被者,覆育也。雖覆育萬物而匿德藏名,泊然無形,故不為主,似若微小,以是聲義,言不小也。
萬物歸之而不為主,可名於大。
御注:愛養之,故萬物歸之,有萬物不同,而不為主,則可名為大。言不可名大,非小非大,故以難名矣。○御疏:萬物歸之者,歸道生成之功也。言萬物歸道,道不為主,有此萬物棄而不收,豈是道不廣大。故云可名於大爾。既云可左可右,所以非小非大。非小非大,固難與為名。注云:有萬物不同者,《莊子》文也。○成疏:道能生長為物所歸,譬彼大海,方玆虛谷,雖物所歸,不為物主,既不為物主,可名大耶。言不可名大。
第三舉聖人不貴其身,以全光大之業。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御注:是以聖人法道忘功,終不自為光大,故能成其光大之業。○御疏:言理天下之聖人,布德施惠,淳風偃化,物遂生成,法道忘功,不自為尊大,故能成其光大之業也。○成疏:明體道聖人,忘我存物,靜退謙柔,終不為大,只為先物後己,忘功忘大,故為衆聖之長,獨居三界之尊,而成其大也。
道德真經玄德慕疏卷之九竟
#1弛:原作『施』,據文義改。
#2生:原無生字,據文義補。
宗御注并疏 河上公嚴君平李榮注 西華法師成玄英疏 濛陽強思齊纂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大象章所以次前者,前章無方之用,利物忘功,故次此章,顯忘功之人,為物之所歸往,就此章內,文有三重,第一明物之歸依,皆獲利益,第二舉樂餌為譬,表理教虛玄,第三示非色非聲,而妙用無盡。
第一明物之歸依,皆獲利益。
夫五嶽分形,泰山為長,三才肇位,聖主居尊,舉綱則衆目自至,握樞則群方。是執大象也,天下歸焉,虛忘之德既弘,坐進之言可大,豈比陽春白雪,郢曲奏而成虛,芳餌紅鱗,過客止而無實,則知玄言味澹,俗士抱之而無知,金格理清,愚夫求之而罕得,非執大象者,孰能體之乎。
執大象,天下往。
御注:大象,道也。帝王執持大道,以理天下,萬物歸往矣。○御疏:執,持也。大象,道也。此言人君執持大道,以理天下,無為無事,物遂其生,候日觀風,皆歸有道,故云天下往。○河上公曰:執,守也。象,道也。聖人守大道,則天下萬民移心歸往之。治身則天降神明,往來於己也。○榮曰:大象無形,無形者虛無之大道。執,專也,持也,能持身於玄德之境,專心於幽寂之門,有道則物歸,故言天下往也。○成疏:執,持也,此不執而執,執無所執。大象,猶大道之法象也,即前章忘成大之聖人,持無形之象,常善救物,故為天下之所歸往也。《莊子》云:王馳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宣尼將引天下歸之是也。
往而不害,安平泰。
御注:物往而不傷害,則安於泰平矣。○御疏:言天下四方之人,慕化而往,帝王以道綏撫,而不傷害之,則安於太平者矣。平者,言政教之和平也。大者,言功業之光大也。○河上公曰:萬民歸往而不傷害,則國安家寧而太平矣。治身不害神明,則身體安而大壽也。○榮曰:油雲布而萬物潤,膏雨降而百草滋,但以被微物而有益,是知歸大道而無害,無害之理,其政云何,身神不動日安,死生泯然日平,彼此玄通日泰也。○○成疏:太,大也。言蒼生往至聖所,皆獲利益而無損害,所獲之利,即是安和等大乘之法。不害則明其技苦,安平則語其與樂。
第二舉樂餌為譬,表理教虛玄。
樂與餌,過客止。
御注:樂以聲聚,餌以味聚,過客少留,非久長也。○御疏:樂,音樂也。餌,飲食也。此舉喻也。言人君執大象,而天下之人則歸往,亦如人家有音樂飲食,則行過之客,皆為之留止爾。○河上公曰:餌,美也。過客一也,人能樂美於道,則一留止。一者去盈而處虛,忽忽如過客。○榮曰:五音之聲,樂也。八珍之味,餌也。百年寄身,過客也。止,留也,依也。歸往於道,可以平泰,物情不悟,少能依止,乃留心於絲竹,以此暢情,依身於蘭桂,用玆適己,不能執象,欲泰難乎。○成疏:樂,絲竹官商也,餌,飲食滋味也。樂有聲可悅,餌有味可玩,故暫過之客,逢必止住耽愛也。
道之出口,澹乎其無味。
御注:人君以道德清净為教,初出於口,澹乎其無味,不似俗中言教,有親譽畏侮等也。○御疏:道之出口者,言人君約道德清净之法,以為不言無為之教者,初出於口,澹然無味,豈如俗中有親譽畏侮等,以為滋味乎。○河上公曰:道出入於口澹澹,非如五味有酸鹹甘苦辛也。○榮曰:繁華者物情之所悅,虛寂者人性不能安,情悅謂之為美,不安謂之為澹也。○成疏:至道虛寂,其體希夷,所以出口澹然無味,非如樂餌可骯可悅,故音樂有聲,行者為之止住,道言無味,學者罕見惠能。嗟乎世人迷妄之甚,但能淫聽有聲之聲,詛能咀嚼無味之味耶。深嘆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