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304-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宋-陈景元-第26页

從己也。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夫百姓有好信之誠者,聖人不奪其志,應之以信。其信確然者,聖人固以大信輔之,使必成其信。苟有不誠其信者,聖人亦以信待之,而不信者感大信之德,而自發其誠為信矣。則天下無有不信者,此乃聖人能任物情,非愛利之使為也。
  聖人在天下惵惵,為天下律其心。
  惵惵,憂動貌,又不停也。渾者,無分別也。古之人君在天下也,雖治迹憂動,同乎民事,而心常虛澹,冥乎自然,故能體化合變無往不可,磅礎萬物以為一,而無物不然。為天下之民,渾其心而同其欲,順其性而同其化,孰弊弊焉。勞神苦思,以事為事,然後能乎。陸希聲曰:聖人在,天下然,應彼物感,未嘗少息,而其心渾然,與天下為一,未嘗自有所為。故仲尼之所絕者有四,謂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以能無可無不可,無為無不為也。河上公本作怵怵。王弼本作歙歙。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注,傾也,用也。聖人以無為德化,不逆萬物之情,故百姓被其聖德,而各遂其能。明者為詆,聰者為聽,皆傾注其耳目,以俲聖人自然之法,而聖人冕流垂目,難績塞耳,不勞身於聰明,不察物於幽隱,撫念蒼生,皆如赤子,故曰孩之。
  無常心則渾然,應變皆孩之,則冥其生死,故次之以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
  虛無生自然,自然生道,道生一氣一氣變而有物,故謂之出生。生之極也,變而無形,故謂之入死。此乃有始有卒,未出乎域中者也。出乎域中者,生死曷嘗係哉。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也徒類也。生之徒,謂攝生者之類也。死之徒,謂趣死者之類。十有三者,韓非曰:四支、九竅,十有三,動靜屬於生死焉。夫善攝生者,目不妄眂,耳不妄聽,鼻不妄嗅,口不妄言,手不妄持,足不妄履,動靜翛然,諸惡莫犯,此乃長生之徒也。趣死者,目亂於釆色,耳耽於淫聲,鼻困於穢膻,口美於非道,手便於凶器,足捷於邪徑,動靜沒溺,諸吉無有,此乃近死之徒也。生死之原,皆係此十三事矣。孫登曰:天地之物,有生之類,順理者寡,逆理者衆,故十分之中,順理者三耳。夫生不以道,死不以理,順生者題,逆死者多,故死之中,順命者三耳。或解云:三業十惡,能制伏者,長生之徒。放縱者,近死之徒。以理推之,九竅、四支,所論最長。
  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
  夫人之生,皆為欲利所誘,唯責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以滋九竅、四支,故舉動經經然,如將不得已,陷之于死地往而不知者,未有不由十三事也。夫何故?
  問世俗舉動趣於死地之由。以其生生之厚。
  生生,猶進生也。夫忘生薄已,則長生可冀,而進生厚已,則近於死地。且進生必先之以外物,外物足可以安體樂性,以為久生之具,然而忘身貪貨者,過求養生之物太厚,致其十三事滑亂,而速千死地矣。
  蓋聞善攝生者,
  不自言攝生而日蓋聞者,謙之辭。攝,衛也,於衛生之中得其精微,故日善攝生者。
  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不期而會日遇。兕出湘水之南,蒼黑色,形如野牛,一角重千斤。夫善攝生之人,內得於身,故諸疾不生。外得於物,故諸惡莫犯。欲利都忘,自然與吉會也。器之害者,莫甚於兵戈。獸之猛者,莫甚乎虎兕。故兵戈在前而不懾,是無所容其鋒刃也。虎兕當道而不驚,是無所措其爪角也。故諸惡害其有情,而不損無心也。
  夫何故?
  問何故諸惡不犯免死之由。
  以其無死地。
  夫至人內不縱其欲心,而外無害物之意,故能忘身而身存,以其無死地也。莊子曰:知道者必達於理,達理者必明於權,明權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之也,言察於安危,寧於禍福,謹於去就,莫之能害也。
  死則喪道,悟則道生,故次之以道生之。
  道生之,德畜之。
  道者,虛無之體。德者,自然之用。道體虛無,運動而生物、物從道受氣,故曰生之。德用自然,包含而畜物,物自德養形,故曰畜之。
  物形之,勢成之。
  凡動植之類,皆本道而生,因德而養,物質方具,故曰形之。物既形矣,則隨四時之勢而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夫道降純精而生物之性,德含和氣而養物之形,故萬物無不尊仰於道,而貴重於德也。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爵者,錫命也。公侯伯子男之例是也。世之所以尊貴者,皆因王者爵命故也。而道以純精生物,物共尊之若父。德以和氣養物,物共貴之若母。萬物咸被道德生成之功,而尊貴若父母者,又非假於爵命,而常自然有所攝伏也。
  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
  上言道生德畜,此不言德者,以道無不貫而略其文也。夫受其精之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