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而然也。首章以有無二名,總道之要。此章沖盈對立,總道之用。則由無而玄,由玄而又玄,妙不可及矣。
《拾遺》圓師曰:在光同光,在塵同塵。秉文此章首尾,言道挫銳解紛,和光同塵。下知者不言章,言人體道者絕待玄同,亦非與俗雷同也。
《諸子旁證》曰:《莊子》: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愛#2,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石潭曰: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乎似萬物之宗。沖,虛也。虛則不盈,虛而不盈則不露,不露則深矣。故以淵乎言。淵者,深也。雖云不露,而實為萬物之宗焉。似者,不敢指定之意,言道不可名也。宗乃祖宗之宗,實萬物之所自出也,言物自道出也。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此皆虛而不盈,深而不露之意。挫其銳,無圭角也。解其紛,無外物之擾擾也。和其光,光藏而不見於外也。同其塵,人不知其為皎皎也。此皆淵深而不露之意。湛兮似若存。湛,澄徹也。似若,雖存而似未嘗存也。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道為物之所出,為物之祖宗也。不知此道又為誰之子乎,蓋就宗字上又生此說,謂道亦有所宗也。而繼之曰象帝之先者,帝,天帝也;象,似也。似乎在帝之先也。蓋有名雖為萬物之母,而無名實為天地之始。天地自我出,則道為帝之先矣。此言不但為萬物之祖宗,又為天地之祖宗也。此章皆指道體而言,非指體道者而言。
道德真經集義卷之九竟
#1 若存若士:『士』疑當作『亡』。
#2 可傳而不可愛:『愛』疑當作『受』。
道德真經集義卷之十
凝遠大師常德路玄妙觀
提點觀事劉惟永編集
前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
樞密院編修丁易東校正
天地不仁章
考異:河上公作《虛用章》,趙實庵作《大化公行義章》。
唐明皇疏:前章明妙本沖用,在用而無為。此章明偏愛成私,偏私則難普。首標芻狗萬物,示天地之兼忘。次喻橐籥罔窮,明用虛而不撓。結以多言數屈,欲令必守中和。
杜光庭曰:夫以仁為仁則有執,不以化為仁則無私。帝王之視群生,猶天地之視萬物。萬物自生自化,天地不以為功;群生爰居爰處,帝王不以為惠。任妙氣以鼓鑄,任玄化以生成;乃為至化矣。若言其仁惠,理或自窮,何者?天地之仁大矣,草木有冬榮夏枯。帝王之仁大矣,刑法有投荒用鉞。未若不以仁為仁之大也,運彼沖和,守其清靜,為理身之要妙矣。
張沖應曰:虛者,空也。太虛無象,運行兩間,無聲無臭,而所用則成,此萬物所以生而無窮也。人能達此虛而用之,則道無不成者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考異:虛而愈出,一作俞出。
河上公曰:天地不仁。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以萬物為芻狗。天地生萬物,人最為貴。天地視之如芻草狗畜,不責望其報也。聖人不仁。聖人愛養萬民,不以仁恩,法天地,行自然。以百姓為芻狗。聖人視百姓如芻草狗畜,不責望其禮意。天地之間。天地之間空虛,和氣流行,故萬物自生,人能除情欲,節滋味,清五藏,則神明居之也。其猶橐籥乎。橐籥,中虛空,人能有聲氣。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言空無有屈竭,時動搖之,益出聲氣也。多言數窮。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開舌舉,叉有禍息。不如守中。不如守德於中,育養精神,愛氣希言。
王輔嗣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在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思有為。造立施化則物失其真,有思有為則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則不足以備載矣。地不為獸生芻,而獸食芻;不為人生狗,而人食狗。無為於萬物,而萬物各適其所,用則莫不贍矣。若惠由己樹,未足任也。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聖人與天地合其德,以百姓比芻狗也。天地之間至動而愈出。橐籥之中,空洞無情無為,故虛而不得窮屈,動而不可竭盡也。天地之中蕩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窮,猶若橐籥也。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愈為之,則愈失之矣。物樹其惡,事錯其言,不濟不言不理,必窮之數也。橐籥而守數中,則無窮盡,棄己任物,則莫不理。若橐籥有意於為聲也,則不足以供吹者之求也。
唐明皇曰:天地不仁至百姓為芻狗。不仁者,不為仁惠也。芻狗者,結草為狗也。犬以守禦,則有弊蓋之恩。今芻狗徒有狗形,而無警吠之用,故無精於仁愛也。言天地視人,亦如人於芻狗,無責望爾。嘗試論之曰:夫至仁無親,孰為兼愛?愛則不至,適是偏私。不獨親其親,則天下皆親矣。不獨子其子,天下皆子矣。是則至仁皆為親,乃至親也,豈兼愛之乎?疏:仁者,兼愛之自也。芻狗者,謂結草為狗以用祭祀也。今天地至仁,生成群物,亦如人結草為狗,不責其吠守之用,不以生成為仁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