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同出而異名,
明皇曰:如上兩者,皆本於道,故云同也。動出應用,隨用立名,則名異矣。○河曰:兩者謂有欲無欲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異名者,所名異也。名無欲者長存,名有欲者,亡身也。
同謂之玄,
明皇曰:出則名異,同則謂玄。玄,深妙也。○河曰:玄,天也。言有欲之人,與無欲之人,同受氣於天。○雱曰:有無本一,未有二名,自學者言之,則有不如無之精,既得其道,則兩皆至理,初無彼此。
玄之又玄,
河曰:天中復有天也。稟氣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則生賢聖,得錯亂濁辱,則生食淫也。
衆妙之門。
明皇曰:意因不生,則同乎玄妙,猶恐執玄為滯,不至兼忘,故寄又玄以遣玄,示明無欲於無欲,能如此者,萬憤滷之而了出,故云衆妙之門。○河曰:能知天中,復有天稟,氣有厚薄,除情欲,守中和,是謂知道要之們戶也。○弼曰:兩者,始與母也。出者,同出於玄也。異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則謂之始,在終則謂之母。玄者,冥也,默然無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謂之玄者,取於不可得而謂之然也。謂之然則不可以定乎一玄,若定乎一玄而已,則是其名則失之遠矣,故曰玄之又玄也。衆妙皆從門而出,故曰衆妙之門也。○霄曰:道有二物,自形而下,則陽尊而陰卑,自形而上,則陰先而陽後,故道之至處曰妙曰玄。妙,德也,玄,色也,言色則至矣,而蓋有非色所及,故曰又玄。萬物皆有妙處,皆出於此,故曰衆妙之門。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河曰:自揚己美,便顯彰也。
斯惡已。
河曰:有粗玉也。
皆知善之為善,
河曰:有功名也。
斯不善已。
明皇曰:美善者,生於欲心。心苟所欲,雖惡而美善矣。故云皆知以己之所美為美,所善為善矣。美善無主,但是妄情,皆由封執有無,分別難易,神奇臭腐,以相傾奪。大聖較量,深知虛妄,故云惡已。○河曰:人所爭也。○雱曰:道本無物而物有妄情,自相分別,此溺於轉徙之流,而不能自出故耳。然溺而不出者,不由厭離,而由樂著,所以惡夫美善也。故惡與不善,美善之隨也,當其美善之時,蓋已惡且不善矣。俟其隨而後悟則亦悟之晚也,雖然,至人所謂美善,未嘗離乎惡與不善,而惡與不善,未嘗離乎美善也。天下之愚,不足與此,故所謂美善,常惡與不善也。
故有無之相生,
河曰:見有而為無也。
難易之相成,
河曰:見難而為易也。
長短之相形,
河曰:見短而為長也。
高下之相傾,
河曰:見高而為下也。
聲音之相和,
河曰:上唱下必和也。
前後之相隨。
明皇曰:六者相違,遞為名稱,亦如美惡,非自性生,是由妄情,有此多故。○河曰:上行下必隨也。○弼曰:美者,人心之所進樂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門,故不可偏舉也。此六者皆陳自然而不可偏舉之明數也。○秀曰:離道而我,我則有彼,彼我既分,編類為二矣。此六對者,物之所以不齊,而喜怒哀樂生死之變,更出迭入,而不能自止者也。凡此皆不冥夫陰陽之本,而隨其末流,自生分別,執一廢百,以妄為常故耳。此篇第二與《莊子·齊物論》相似,篇篇有序,可以理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
河曰:以道治也。○弼曰:自然已足,為則敗也。
行不一黃之教。
明皇曰:無為之事,無事也。寄以事名,故云處。不言之教,忘言也,寄以教名,故云行。○河曰:以身帥導之也。○雱曰: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雖事而未嘗涉為之之逵,雖教而未嘗發言之之意,故事以之齊,教以之行,而吾寂然未始有言為之累,而天下亦因得以反常復樸也。夫唯無累,故雖寄形陰陽之間,而造化不能求彼六對者,惡能擾之哉。
萬物作而不辭,
明皇曰:令萬物各自得其動作,而不辭謝於聖人也。○河曰:各自動也,不辭謝而逆止。○秀曰:萬物并作,聖人各盡其性而無所辭,以吾心空然無所去取故也。苟懷去取之慮,則物之萬態美惡多矣,焉能不辭哉。
生而不有,
河曰:元氣生萬物而不有。
為而不恃,
河曰: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也。○弼曰:智慧自備,為則偽也。
功成不居。
明皇曰:令萬物各遂其生,不為己有,各得所為,而不負恃,如此則太平之功成矣。猶當日慎一日,不敢寧居。○河曰: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弼曰:因物而明功自彼成,故不居也。○秀曰:有則居,居則遷矣。
夫唯不居,
河曰:夫唯功成,不居其位。
是以不去。
明皇曰:夫唯不敢寧居,而增修其德者,則忘功而功存,故不居而不去也。○河曰:福德常在,不去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