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369-正统道藏洞神部赞颂类-道德经篇章玄颂-宋-宋鸾-第1页

道德經篇章玄頌
  經名:道德經篇章玄頌。北宋 宋鸞撰。二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讚頌類。
  道德篇章玄頌序
  新授郢州防禦判官將仕郎試大理司直兼監察御史宋鸞
  伏聞淳朴之性本乎自然,機智之源生于習作。乃知結繩闡化,可行於太古之時。染素興悲,漸變於中和之氣。既揚文字,乃別賢愚。干戈起堯舜之前,尚循正道。弔伐見湯武之際,竟薄真風。其後磐石分封,剪桐錫寵,匡君有志,求霸潛功,閑思周室之衰,始自河陽之狩。
  晋文為踐土之盟,天王赴會,《春秋》諱之,日狩于河陽。周室漸微。
  因有得士失士之論,昌國亡國之談,皆運巧心,竟搖辯舌。受黃金而不媿,取白璧以非難。蘇秦則佩印以榮家,張祿則強邦而刷耿,不韋立躋於顯位,李斯休歎於寒門。一時之遊說逢人,萬倍之貴榮入手。殊不知損傷顥氣,馳逐浮雲,初遊崇盛之鄉,終入危亡之域。及已獲走鹿,別有飛龍。秦祚告終,駕海之橋嘛碧浪。漢皇啟運,斬蛇之劍倚青天。綿絕既興,文物斯盛,束西南北見車書而混同,動植飛沉感生成而優泳。縣是鏡清八海,塵靜九州,詐偽之說不行,真厚之風復振。乃有楊子雲、東方朔、酈原、袁安,並星辰鍾秀,蘭苣馳芳,淫於典墳,緩其進取。蓋洞知前事,別固後圖。是知蘇秦佩印以榮家,不如楊子雲執戟而仕漢;張祿強邦而刷恥,不如東方朔割肉以韜名;不韋顯位爰躋,不如郵原常辭於厚祿;李斯寒門休歎,不如袁安靜守於衡茅。匪生虛妄之心,但賦窮通之分,用之則如珠還浦,自有輝華;捨之則似玉藏山,孰知溫潤。進退得理,逍遙固躬,察玄元上善之言,師《大易》隨時之義,無興躁競,有近沖和。遐想四賢流芳千古,但念燕臺罷職,渭水謀居。自揣鄙愚,敢言述作,直以仰窺聖旨,方扇真風,弘四善以靜寰區,用三寶而撫黎庶,咸歸朴素,盡去浮華。因敢強味道經,輒編巴唱,隨其篇目,詠其指歸。或一句以分吟,或全章而紀事。雖非騷雅,但慕玄虛,唯剖丹心,上塵洞鑒。
  道經篇章玄頌卷上
  道可道章第一
  莫將常道同真道,難把常名污大名。
  《道經》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欲始能全皓素,有為終是恨聰明。
  《道經》注云:人常能無欲,則可以
  觀道之要。要謂一心。
  心源直要澄虛靜,情地偏宜耨坦平。
  但且勤行須洞曉,未分清濁已萌生。
  《道經》云:無令,天地之始。始者,道本也。
  天下皆知章第二
  增修德者遺榮貴,卻與伊姜盛業同。
  為善匪矜分至善,成功不伐是殊功。
  《道經》注云:不敢寧居而增修德者,忘功而功存,不居而不去。
  若能養素三丹靜,直到無言萬事通。
  《道經》云:行不言之教。
  名立身全堪羨處,扁舟難滯五湖風。
  《道經》云:夫唯成功,不居其位。范蠡功成名遂,遁跡五湖。
  不尚賢章第三
  為革浮華不尚賢,
  《道經》云:不尚賢。
  却將金玉委山泉。
  《道經》注云:人主不御好珍奇,黃金棄於山,珠玉棄於泉。
  功名不伐歸淳素,嗜慾皆銷合自然。
  《道經》注云:不爭功名返自然。又云:除嗜慾,去煩亂。
  吉士既能宗澹泊,佳人難更街嬋娟。
  《道經》注云:放鄭聲,遠佞人。
  虛心實腹勤修習,
  《道經》云:虛其心,實其腹。
  得到無為是洞天。
  道沖章第四
  韜藏名譽貴全身,不把閑愁撓正真。
  《道經》注云:道匿名藏譽,其用在中也。
  為吏漆園明挫銳,守關函谷是同塵。
  《道經》云:挫其銳。又云:同其塵。莊子為漆園史,尹真人為函谷關令。
  湛然混俗如澄水,邈矣延齡出大椿。
  先象帝生保安靜,恰同琪樹鎮長春。
  《道經》云: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又注云:道至今在者,以能安靜湛然,不煩勞,欲使人修身法道也。
  天地不仁章第五
  天地垂恩均萬物,目為黃狗似無恩。
  《道經》注云:天地生萬物,人最貴。
  天地視之如英草狗畜,不責望其報也。
  空虛不滯生成在,情欲俱忘皓素存。
  《道經》注云:天地之問空虛,弘氣流行,故萬物自生。人能除情欲,節滋味,清五藏,即神明居之。
  愛氣養精宜守德,保身銷患誠多言。
  《道經》云: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又注云:不如守德於中,育養精神,愛氣希言也。
  因思玄默探微理,須覓修心靜者論。
  谷神章第六
  圓清厚載窮根本,玄牝門為不死鄉。
  《道經》 注云:不死之鄉,道在於玄牝。玄,天也。於人為鼻。牝,地也。於人為口也。
  猛出囂塵無得喪,靜調真氣覺舒張。
  六情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