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異俗演玆玄化,暢彼皇風,是以不拜王侯,長揖天子。今之道士,即出家道士也。當於國主,當盡忠盡禮。至於宰輔大臣、公侯牧伯,皆須敬揖。勿得妄趣勢利。違者減筭三百六十。
《樓觀本記》云:周穆王好尚黃老,聞仙師杜沖有至德高行,遂師之。因追抑遺迹,崇構靈壇,仍招四方幽人逸士,以紹玄業,並道均巢許德為物範。故天子揖之而不臣,諸侯禮之而不爵,朝野以其弘脩道事,故以道士為號焉。周平王東遷洛邑,度道士七人;秦昭、秦莊二王度道士七人。漢文帝尤尊道德,屢招幽逸之人,度為道士,常使滿二七人。漢武帝亦好神仙,置道士二十一員。晉武帝特致崇仰,乃度道士四十九人。
《三洞奉道科戒》云:正一法師玄冠,黃裳絳褐二十四條。高玄法師玄冠,黃裳二十八條。洞神法師玄冠,黃裳青褐三十二條。洞玄法師芙蓉冠,黃褐三十二條。洞真法師元始冠,青裙、紫褐、青裏,表二十四條,裏十五條。大洞法師元始冠,黃裙紫褐如上清法,五色雲霞帔。三洞講法師元始冠,黃褐,九色雲霞帔。道士、女冠若不備此法衣,皆不得輒動寶經。具其法服,皆有神童侍衛。正一法衣,將軍五人,力士八人侍衛。高玄法衣,神童、神女各二人侍衛。洞神法衣,天男、天女各五人侍衛。洞玄法衣,玉童、玉女各八人侍衛。洞真、大洞、三洞法衣,玉童、玉女各十二人侍衛。總謂之法服。違者,侍童遠身,四司考一魂,奪筭二千四百。
科曰:凡道士、女冠,欲參經法,皆預備法衣。既告齋傳法位訖,即須冠帶法服,執簡稱名位,拜其本師,朝謁太上。違者,靈官不附身,魂考五帝,奪筭一千二百。
《正一經》云:太上曰:道士法服有七種:一者初入道門,平冠黃帔;二者正一,芙蓉玄冠,黃裙絳褐;三者道德,黃褐玄巾;四者洞神,玄冠青褐;五者洞玄,黃褐玄冠,皆黃裙對之,冠象蓮花;六者洞真,褐、帔用紫,以青為裹,蓮花寶冠;女子褐用紫紗,戴飛雲鳳氣之冠;七者三洞講法師,如上清衣服,上加九色雲霞山水衲帔、元始寶冠,皆環佩執版、師子文履。謂之法服。
明經法第六
《諸天靈書經》云:天尊告太上道君曰:龍漢之時,我為無形,當存出世教化。爾時有天有地,日月光明,三象備足,有男有女,有生有死。雖有陰陽,無有禮典,亦無五味、衣帔之具,混沌自生。以道化喻,漸漸開悟,知行仁義,歸心信向。是時年命皆得長遠;不信法者,命皆短促。我過去後,天地破壞,其中眇眇,億劫無光;幽幽冥冥,混沌無期。號為延康。逮至赤明開光,天地復位。我又出世,號無名之君,以靈寶教化,度諸天人。其時男女有至心承奉經戒,皆得道真,骨肉俱飛;縱未得道,皆壽命長遠,雖死上生天堂,轉輪不滅。後皆得仙。吾過去後,一劫之周,天地又壞,復無光明。五劫之中,幽幽冥冥。三氣混沌,乘運而生。逮至開皇,《靈寶真文》開通三象,天地復位。我於始青之中號元始天尊,開張法教,成就諸天,廣施經典,勸戒愚蒙,歸心信向,漸入法門。又云:是時天尊口吐五色之光,普照諸天,四方邊土普見光明。天尊分形百萬,處處同時,是男是女,並見天尊在五色光中,如俱一地。天尊隨其國土,口吐《靈寶五篇真文》,說十部妙經,授以禁戒,宣示男女。是時男女莫不歸心,各齎金銀錦帛、五綵文繒、珠玉珍寶無鞅億數,來送天尊,伏受法誡。諸國寶信滿一國中。天尊一時布施窮困,窮者飽足,富者不乏,貧富齊等,人無怨心。先有善功,名書籍者,皆得度世,飛行太空;始入法門,普皆長壽三萬六千年。至上皇元年,諸天男女心漸怠壞,正教不全。是故我身,國國之造,成就諸心。我過去後半劫之中,來生男女,心當破壞,不信經教,自作一法,不敬天地,輕慢神明,是男是女,色欲放蕩,自取殘傷,身入惡道,展轉三塗、五道之中。今說是經,為諸眾生,以度善心之人。
《括地志》云;老子西度流沙化胡。初至于闐,王曰:是何老人?曰:我是佛王。曰:既稱佛,有何道德?老子遂為說《浮屠經》教化胡人。
皇甫謐《高士傳》云:尹喜與老子俱去,適西戎,出流沙之表,以道化戎俗,作《浮屠經》,莫知所終。
《金玄羽章經》云:後聖九玄金闕帝君下為周師,改號為老子。以《八天隱文》授於幽王。幽王自謂居自然之運,代五帝之氣,錯陰陽之理,不崇天文。老子知周之衰,收文而去,制作教化。遇關令尹喜,即為著作《道德經》上下二篇於緑那之國,老子張口,於是隱文從口而出,以授於喜。喜依盟奉受,即致八景雲輿,同遊八方,練身於太虛之內,項生寶明之光,七十二相映照一形,隨運變化,升入八天。其道高妙,非可載稱。凡以後學,不得此文,便當絕思於遐望,無煩損神於幽山也。
《曲素訣辭經》云:如是《九天鳳文》,皆九天自然之氣結而成焉。靈文表異於空玄之中,經九萬劫,玄都丈人受之於太空,以傳太上大道君。
《靈寶靈書經》云:天尊言:我歷觀諸天,從億劫以來,至于今日,上天得道高聖大神及諸天真、三清九宮五嶽飛仙,悉從靈寶受度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