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觀,置沖為道士於其中,沖後得為太極真人也。是知人間置觀起自周康王也。若置道士於觀中,又發自周穆王也。若是道士之名,先起自於天地兩判初分之日也。仙觀之號,又先起天地兩判四天之前,在大羅天。大羅天上有玉京之山,玄都之仙觀也。
《道學傳》云:宋文帝為陸先生置崇虛館,劉法先為館主,封國師。董率法,彭城人也。宋明帝徵為崇虛館主。
又云:梁天臥十五年,為陶隱居建太清玄壇,以均明法教也。
又云:張允之,吳郡嘉興人也。少而出家,依隨師友,五年被敕為茅山南洞崇元館主,後館前別地為金陵館,靜隔人物,修習至道焉。
薛彪之,晉陵人,齊高帝時往茅山結宇,松餐澗飲,彌歷年歲。齊高帝時,革命訪求道逸,知彪之守志丘壑,不顧榮位,乃敕於此山為金陵館主也。
成童孫,字安仁,義興國山縣人也。性識沉敏,獨立不草,少年出家,長齋蔬食,遠近賞揖,莫不增信。梁天監十六年,敕為靜心館上座,儀軌一眾,甚有風德也。
孟智周,丹陽建業人也。宋朝於崇虛館講說,作十方懺文。
薛彪之,晉陵人也。齊建武二年,停東川,採訪真祕,三年乃反,啟救於大茅山東嶺,立洞天館也。
蔣負芻,義興人也。去來茅山,有志棲託,齊高皇帝於山造館,建元二年敕請於宗陽館行道也。負芻又於許長史舊宅立陪真館,應接劬勞,乃以館事付第二息弘素,專修上法也。
東鄉宗超,字逸倫,高密黔陬人也。乃捨所居舊宅為希玄道觀,乃蘿草結庵,編蓬捶槿,躬與門徒自運筋力,雖未雕削,不日而就也。
梁簡文時,廬陵威王在鎮大為起造房宇,廊廡莫不華壯,供養法具咸悉精奇,唯先生所居茅茨,不改衣服,林帷務存簡率,常坐一圓枯移榻,遂有膝痕,卉冠菅席穿决不換也。
又云:道士張法猛。黿潭石渚之陽,立石渚館,請賈稜於館,三年講說。梁帝於石渚館,令嚴寄之於其中,厨醮悉以菜也。見《賈稜傳》也。
宋初長沙景王就許長史宅地之東,起道士精舍。梁天監十三年,敕貿此精舍立為朱陽館也。宋明帝召陸先生權住騾騎航扈,客子精舍,勞問相望,是知精舍通在三教稱之也。
殷法仁,字玆道,陳郡陽夏人也。少而出家,勤習誦,長齋菜食。有陳文訶,京師富室,起義仙館,請法仁居焉。
九真館,晉陵曲阿人王靈璵字善寶之所住,專修上道也。敕給館民二百,館戶金繒香藥,事事豐多。
謝暄,字元映,陳郡陽夏人也。長齋菜食專務修道。上虞山剪棘開路,成立山館,有若神功也。
苲定,字叔安,信義南沙人也。好神仙,弱年入海虞山師謝暄。暄見其有志,令住元陽館,看視朱公經也。又於元腸館右別立精舍,絕人行也。
陸修靜,字元德,吳興東遷人也。於廬山東南瀑布巖下,起觀名曰簡寂,處所幽深,構造壯異,見者肅然,興崑閬之想,後人因以修靜號曰簡寂先生。
王僧鎮,梁州晉壽人也。乃於判州安陸起福堂館,還過郢州又起神王館,並極華整。又於衡嶽起九真館。
荊州有始興館,穎州庚承仙講道經於其中。
褚伯玉,字元璩,吳郡錢塘人也。隱南嶽瀑布山,妙該術解,深覽圖祕,採鍊納御、靡不畢為。齊高祖詔吳會二郡以禮資迎,又辭以疾。俄而高逝,高祖追悼,乃語於瀑布山下立太平館。伯玉好讀《太平經》,兼修其道,故為館名也。
孫嶽,字玄達,東陽永康人也。齊永明三年,敕徵為興世館主,遂密修至道、殷勤誘接,伏膺受業者常數百人。
又云:太守王亮、縣令顧撝,永明中啟臺於郊,為晉陵人李景遊字慧觀立棲真館,將欲締構之夕,夢見淹成王施柱二十,助立道場,尋至城中水處,即見柟柱滿水,取既滿數便沒。俗言他淹成王是戰國時人也。
許明業,扶風赤崗人也。少年出家,長齋蔬食。梁太清中為州刺史南平王請出城北神王館供養,值亂因入武昌青溪山立館,遠近崇仰之也。
楊超,字超遠,東海人。梁時入吳包山為林屋館主,門徒盈千人。又為華陽館主,於華陽之東別立招真館焉。
馮法先,字法遠,晉陵曲阿人也。陳時茅山起崇元館,莫不壯麗。陳武帝初,晉陵有一僧,死得七日云:天堂有一處正構立大堂,云擬茅山馮先生。此僧更活,欲來山中訪覓,驗其所見於山下見山中人出,訪問知有此公,猶在世也。
張裕,天師之十二世孫,少小出家,梁天監中於虞山起招真館居之,能致仙道也。
史襲先,字繼道,吳人也。捨妻長齋,起館。梁武帝嘉之,賜名曰大通玄館也。
又有徐師子,字德威,東梅人也。出家蔬食,陳武帝立宗虛大館,引師子為其館主也。
王遠起,太原人也。善禮懺,領集真館主。三周行道也。
淳于普洽,字法洞,吳郡人也,少出家。市北有石名生,捨宅為館、名為崇信,以普洽為館主也。
張元妃,字凈明,居曲阿蔡坡村,後出都造至德館於東府城北。梁武時也,又請以後屏迹茅山,復於南洞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