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4-正统道藏太平部

35-正统道藏太平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第116页

桂枝湯。
  太陽病,下之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不上衝,不可與。
  凡桂枝本為解肌,若脈浮緊,發熱無汗者,勿與之,常知此,勿誤也。
  凡酒客,勿與桂枝湯,若服必嘔。
  凡服桂枝湯吐者,後必吐膿血也。
  桂枝湯,治中風,其脈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濇濇惡風,淅淅惡寒,噏噏發熱,鼻鳴乾嘔方:
  桂枝 芍藥 生薑各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右五味,□咀三物,切薑、擘棗,以水七升,煮棗令爛,去滓,乃內諸藥,水少者益之,煮令微沸,得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兒以意減之。初服少多便得汗出者,小闊其間;不得汗者,小促其間,令藥勢相及。汗出,自護如法,特須避風。病若重,宜夜服。若服一劑不解,病證不變者,當#3復服之。至有不肯汗出,服兩三劑乃愈。服此藥食頃,飲熱粥以助藥力。
  麻黃湯,治傷寒頭及腰痛,身體骨節疼,發熱惡寒,不汗而喘方:
  麻黃三兩 桂心 甘草各二兩 杏仁七十枚,喘不甚,用五十枚
  右四味,□咀,以水九升煮麻黃,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絞去滓。服八合,覆令汗。
  大青龍湯,治中風傷寒,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汗不出煩躁方:
  麻黃六兩 桂心 甘草各二兩石膏如鷄子一枚,碎生薑三兩杏仁四十枚大棗十二枚
  右七味,□咀,以水九升煮麻黃,去沫,乃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服一升,厚覆,當大汗出,溫粉粉之即止,不可再服。服之則筋惕肉瞷,此為逆也。不汗乃再服。
  陽毒升麻湯,治傷寒一二日便成陽#5毒,或服藥吐下之後,變成陽毒。身重,腰背痛,煩悶不安,狂言,或走,或見鬼,或吐血、下痢,其脈浮大數,面赤斑斑如錦文,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宜服方:
  升麻 甘草各半兩 當歸 蜀椒 雄黃 桂心各六銖
  右六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如人行五里進一服,溫覆手足,毒出則汗,汗出則解。不解,重作服之,得吐亦佳。仲景無桂心,有鱉甲手大一片;《肘後》與《千金》同;《古今錄驗》有梔子六銖、鱉甲如手一片。
  陰毒甘草湯,治傷寒初病一二日,便結成陰毒,或服藥六七日已上至十日變成陰毒。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咽喉不利,毒氣攻心,心下堅強,短氣不得息,嘔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脈沉細緊數,仲景云此陰毒之候,身如被打,五六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方:
  甘草 升麻各半兩 當歸 蜀椒各六銖 鱉甲一兩
  右五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如人行五里頃更進一服。溫覆發汗,毒當從汗出,汗出則愈。若不汗則不除,重作服。仲景方去蜀椒。
  陰旦湯治傷寒,肢節疼痛,內寒外熱,虛煩方:
  芍藥 甘草各二兩 乾薑 黃苓各三兩 桂心四兩 大棗十五枚
  右六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夜再,覆#5令小汗。
  陽旦湯,治傷寒中風,脈浮,發熱往來,汗出惡風,頭項強,鼻嗚乾嘔,桂枝湯主之,隨病加減如左方:
  以泉水一斗,煮取四升,分服一升,日三。自汗者,去桂枝,加附子一枚;渴者,去桂,加栝蔞#6三兩;利者,去芍藥、桂,加乾薑三累、附子一枚,炮;心下悸者,去芍藥,加茯苓四兩;虛勞裹急,正陽旦主之,煎得二升,內膠飴半斤,為再服;若脈浮緊,發熱者,不可與之。
  六物解肌湯,治傷寒發熱,身體疼痛方:
  葛根四兩 茯苓三兩 麻黃 牡蠣 生薑各二兩 甘草一兩
  右六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7 。分三服,再服後得汗,汗通即止。《古今錄驗》無生薑、甘草。
  解肌湯,治傷寒溫病方: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8 黃苓 芍藥 甘草各二兩 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9。飲一升,日三服。三四日不解,脈浮者,宜重服發汗;脈沉實者,宜以□豉丸下之。《延年秘錄》有桂心一兩。
  治傷寒時氣溫疫,疼#10痛壯熱,脈盛,始得一二日者方:
  丹砂一兩,末之,以水一斗,煮取一升。頓服之,覆取汗。
  治疫氣傷寒,三日已前不解者方:
  好豉一升,綿裹 葱白切,一升 小男兒尿三升
  右三味,先熬豉、葱,令相得,則投小便,煮取二升。分再服,徐徐服之覆令汗,神驗。
  解肌升麻湯,治時氣三四日不解方:
  升麻 芍藥 石膏 麻黃 甘草各一兩 杏仁三+枚 貝齒三枚#1,一作貝母十八銖
  右七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盡服,溫覆發汗便愈。
  葛根龍膽湯,治傷寒三四日不瘥,身體煩毒而熱方:
  葛根八兩 龍膽 大青各半兩 升麻 石膏 萎蕤各一兩 甘草 桂心 芍藥 黃苓 麻黃各二兩 生薑三兩
  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葛根,取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