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4-正统道藏太平部

35-正统道藏太平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第143页

犀角地黃湯,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餘瘀血,大便黑,面黃,消瘀血方:
  犀角一兩 生地黃八兩 芍藥三兩 牡丹皮二兩
  右四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喜妄如狂者,加大黃二兩、黃苓三兩;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但依方,不須有所增加。
  治五臟熱結,吐血、衄血方:
  伏龍肝如#27雞子一枚 生竹茹一升 芍藥 當歸 黃苓 芎藭 甘草各二兩 生地黃一斤
  右八味,□咀,以水一斗三升,先煮竹茹,減三升,下藥,取三升,分三服。《千金翼》有桂心。
  當歸湯,治衄血、吐血方:
  當歸 乾薑 芍藥 阿膠各二兩 黃苓三兩
  右五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治上焦熱,膈傷,吐血、衄血或下血連日不止,欲死,并主之:
  艾葉 竹茹各一升 阿膠如手掌大 乾薑二兩
  右四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馬通汁半升,煮取一升,頓服。
  又方:
  取新馬屎與少水和絞取汁。一方不用竹茹,加乾薑作七兩。
  治虛勞崩中、吐血、下血,上氣短氣欲絕,面黑如漆方:
  黃耆 芍藥 芎藭 甘草各四兩 生薑一斤
  右五味,□咀,以酒五升浸一宿,明旦更以水五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下陰中毒,如湯沃雪。凡夏月不得宿浸藥,酒客勞熱,發痔下血,其穀道熱者,去生薑,用生地黃代之。凡進三兩劑。
  竹茹湯,治吐血、汗血、大小便下血方:
  竹茹二升 甘草 芎藭 黃苓 當歸各六分 芍藥 白朮 人參 桂心各一兩
  右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九孔出血方:
  搗荊葉汁,酒服二合。一本作荊芥。
  治吐血、蠱毒痔血,女子腰腹痛,大便後出清血者方:
  取東向蘘荷根,搗絞取汁二升,頓服,立瘥。
  赤小豆散,諸下血,先見血後見便,此為遠血,宜服黃土湯方見前七味,仲景方是;先見便後見血,此近血,宜服赤小豆散方:
  赤小豆三升,熬令坼 當歸三兩
  右二味,治下篩。每服方寸匕,日三。
  乾地黃圓,治血虛勞,胸腹煩滿疼痛,瘀血往來,臟虛不受穀,氣逆不得食,補中理血方:
  乾地黃三兩 當歸 乾薑 麥門冬 甘草 黃苓各二兩 厚朴 乾漆 枳實 防風 大黃 細辛 白朮各一兩 茯苓五兩 前胡六分 人參五分虻蟲 □蟲各五+枚
  右十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
  先食服十丸,日三,稍加。
  麥門冬湯,治凡下血虛極方:
  麥門冬 白朮各四兩 甘草一兩 牡蠣 芍藥 阿膠各三兩 大棗二十枚
  右七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胸中瘀血榰滿,脅膈痛,不能久立,膝痿寒,三里主之。
  嘔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引腎痛,不容主之。一作容。#28
  心膈下嘔血,上管主之。
  唾血,振寒,嗌乾,太淵主之。
  嘔血,大陵及郄門主之。
  嘔血上氣,神門主之。
  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刺地五會。
  灸法:
  治虛勞吐血,灸胃管三百壯#29。亦主勞,嘔逆吐血,少食多飽,多唾百病。多唾,一作多睡。
  吐血、唾血,灸胸堂百壯,不可針。
  吐血酸削,灸肝輸百壯。
  吐血,腹痛雷鳴,灸天樞百壯。
  吐血、唾血,上氣咳逆,灸肺輸,隨年壯。
  吐血嘔逆,灸手心主五十壯。《千金翼》 云大陵是。
  凡口鼻出血不止,名腦衄,灸上星五十壯,入髮際一寸是。
  大便下血,灸第二十椎,隨年壯。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三十八竟
  #1半夏湯:影宋刻本作『半夏千里流水湯』。
  #2一斗:影宋刻本作『一升』。
  #3一千:影宋刻本作『三千』。
  #4一斗:影宋刻本作『一升』。
  #5五升:影宋刻本作『 三升』。
  #6各三兩:影宋刻本作『各五兩』。
  #7分四服:影宋刻本作『分三服』。
  #8各:原脫,據影宋刻本補。下同。
  #9根:原作『極』,據影宋刻本改。
  #10佳:原作『生』,據影宋刻本改。
  #11各: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12各: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13各二升:『升』原作一十』,據影宋刻本改。又影宋刻本『生薑汁』用『一升』。
  #14各: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15三十丸:影宋刻本作『五十丸』。
  #16又方:影宋刻本作『治枯瘦方』。
  #17七斗:影宋刻本作『七升』。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