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4-正统道藏太平部

35-正统道藏太平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第243页

0各: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21各: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22各三分:影宋刻本作『各二分』。
  #23各: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24一兩:影宋刻本作『二兩』。
  #25二十枚:影宋刻本作『三十枚』。
  #26各三兩:影宋刻本作『各二兩』。
  #27各: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28飲: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29各:原脫,據影宋刻本補。下同。
  #30三分:影宋刻本作『二分』。
  #31各:原脫,據影宋刻本補。下仿此。
  #32各: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33蛇床子:影宋刻本用『六分』。
  #34四分:影宋刻本作『十分』。
  #35各:原脫,據影宋刻本補。下同。
  #36各五分:影宋刻本作『各三分』。
  #37鹿藥草:影宋刻本作『鹿銜草』。
  #38崔:影宋刻本作『翟』。
  #39各三升:影宋刻本『酥』用『一升』。
  #40各二兩:影宋刻本『柏子仁、遠志』各用『一兩』。
  #41二十丸:影宋刻本作『 三十丸』。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六十一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閣校理林億等校正
  膀胱腑方#1
  膀胱腑脈論第一
  論曰:膀胱者,主腎也,耳中是其候也。腎合氣於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號水曹掾,名玉海。重九兩二銖,左回叠積,上下縱,廣九寸,受津液九升九合,兩邊等,應二十四氣。鼻空在外,膀胱漏泄。
  黃帝曰:夫五臟各一名一形,腎乃獨兩,何也?岐伯曰:膀胱為腑有二處,腎亦二形,應腑有二處。臟名一,腑名二,故五臟六腑也。一說腎有左右,而膀胱無二。今用當以左腎合膀胱,右腎合三焦。
  左手關後尺中陽絕者,無膀胱脈也。病苦逆冷,婦人月使不調,王月則閉,男子失精,尿有餘瀝,刺足少陰經治陰,在足內踝下動脈是也。
  右手關後尺中陽絕者,無子戶脈也。病苦足逆寒,絕產,帶下,無子,陰中寒,刺足少陰經治陰。
  左手關後尺中陽實者,膀胱實也。病苦逆冷,脅下邪氣相引痛,刺足太陽經治陽,在足小趾外側本節後陷中。
  右手關後尺中陽實者,膀胱實也。病苦小腹滿,引腰痛,刺足太陽經治陽。
  病先發於膀胱者,背膂筋痛,小便閉,五日之腎,小腹腰脊痛,經痠;一日之小腸,脹;一日之脾,閉塞不通,身痛體重;二日不已,死,冬鸚嗚,夏下哺。一云日夕。
  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則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若脈陷,及足小指外側及經踝後皆熱。若脈陷,取委中。
  膀胱脹者,小腹滿而氣癃。
  腎前受病,傳於膀胱。腎咳不已,咳則遺溺。
  厥氣客於膀胱,則夢遊行。
  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勝理疏者,三焦、膀胱緩;急皮而無毫毛
  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也。
  扁鵲云:六腑有病徹面形,腎、膀胱與足少陰、太陽為表裹,膀胱總通於五臟,所以五臟有疾即應膀胱,膀胱有疾即應胞囊。傷熱則小便不通,膀胱急,尿苦黃赤;傷寒則小便數,清白,或發石水,根在膀胱,四肢小,其腹獨大也。方在治水篇中。
  骨絕不治,齒黃落,十日死。
  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眦,上額,交巔上。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會於後陰,下貫臀,入蟈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胂一作髖,過脾樞,循髀外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端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是也。動則病衝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一作回,膕如結,端如裂#2;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頭腦項痛,目黃,泪出,鼽衄,項背、腰屍、膕端、腳皆痛,小指不用。盛者則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則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膀胱虛實第二脈方灸法#3
  膀胱實熱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陽實者,足太陽經也。病苦逆滿,腰中痛,不可俯仰勞也,名曰膀胱實熱也。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陽實者,足太陽經也。病苦胞轉不得小便,頭眩痛,煩滿,脊背強,名曰膀胱實熱也。
  治膀胱實熱方:
  石膏八兩 梔子仁一作瓜子仁 茯苓 知母各三兩 蜜五合 淡竹葉 生地黃各切一升
  右七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煮二沸,分三服。須利加芒硝三兩。
  治膀胱熱病不已,舌乾咽腫方:
  蜜七合 升麻 大青各三兩 射干 生玄參 黃檗 薔薇根 白皮各四兩
  右七味,□咀#4;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去滓下蜜,煮二沸,細細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