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在貴宿日,以生氣時夜半後乃施瀉,有子皆男,必壽而賢明高爵也。以月經絕後二日、四日、六日施瀉,有子必女。過六日後勿得施瀉,既不得子,亦不成人。
王相日:
春甲乙,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
月宿日:
正月一日、六日、九日、十日、十一日、十二日、十四日、二十一日、二十四日、二十九日。
二月四日、七日、八日、九日、十日、十二日、十四日、十九日、二十二日、二十七日。
三月一日、二日、五日、六日、七日、八日、十日、十七日、二十日、二十五日。
四月三日、四日、五日、六日、八日、十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二日、二十八日。
五月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十二日、十五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
六月一日、三日、十日、十三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六日、二十七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
七月一日、八日、十一日、十六日、二十一日、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二十七日、二十九日。
八月五日、八日、十日、十三日、十八日、二十一日、二十二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二十六日。
九月三日、六日、十一日、十六日、十九日、二十日、二十一日、二十二日、二十四日。
十月一日、四日、九日、十日、十四日、十七日、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二十二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
十一月一日、六日、十一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十七日、十九日、二十六日、二十九日。
十二月四日、九日、十二日、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十七日、二十四日。
若合,春甲寅乙卯、夏丙午丁巳、秋庚申辛酉、冬壬子癸亥,與此上件月宿日合者尤益。
黃帝雜禁忌法曰:人有所怒,血氣未定,因以交合,令人發癰疽。又不可忍小便交合,使人淋,莖中痛;面失血色,及遠行疲乏來入房,為五勞虛損,少子;且婦人月事未絕,而與交合,令人成病,得白駁也。水銀不可近陰,令人消縮;鹿、豬二脂不可近陰,令陰痿也。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八十三竟
#1凶:影宋刻本作『遠』,屬下讀。
#2識:原作『諸』,據影宋刻本改。
#3行:影宋刻本作『幸』。
#4耗喪:影宋刻本作『行房』。
#5固精養氣不耗:影宋刻本作『服煉乳散不絕』。
#6調和:影宋刻本作『嬉戲』。
#7百,.原作『日』,據影宋刻本改。
#8數交而一瀉:『數』下至『 御女之法』一節文末『自可閉固也』凡五百一十二字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9自思氣血已衰,何有此盛:影宋刻本作『思與家嫗畫寢,春事皆成』 。
#10神:影宋對本作『得』。
#11若欲求子者;『若』下至『若合』節文末『與此上件月宿日合者尤益』凡五百二十三字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八十四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閣校理林億等校正
平脈方#1
平脈大法第一
論曰:夫脈者,醫之大業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為醫者哉!是以古之哲醫,寤寐俯仰,不與常人同域,造次必於醫,顛沛必於醫,故能感於鬼神,通於天地,可以濟眾,可以依憑。若與常人混其波瀾,則庶事隳壞,使夫物類將何仰焉?由是言之,學者必當屏棄俗情,凝心於此,則和鵲之功因玆可得而致也。
經曰:診脈之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均,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脈經》云:過此非也。切#2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可以此參互#3,訣生死之分也。
又曰:平脈者,皆於平旦,勿食勿語,消息體氣,設有所作,亦如食頃,師亦如之。既定,先診寸口,初重指切骨,定畢便漸舉指,令指不厚不薄,與皮毛相得,如三菽之重。於輕重之間,隨人強弱肥瘦,以意消息進退,舉按之宜,稱其浮沉諸類,應於四時五行,與人五臟相應。不爾者,以其輕重相薄,尋狀論寒暑得失。
凡人禀形,氣有中適,有躁靜,各不同,氣脈潮動,亦各隨其性韵,一呼而脈再至,一吸而脈再至,呼吸定息之間復一至,合為五至,此為平和中適者也。春秋日夜正等,無餘分時也,其餘日則其呼而脈至多,吸而脈至少,或吸而脈至多,呼而脈至少,此則不同,如冬夏日夜長短之異也。凡氣脈呼吸法晝夜,變通效四時,然於呼吸定息應五至之限,無有虧僻。猶晷刻與四時有長短,而歲功日數無遺也。若人有贏有壯,其呼吸雖相壓遏,而晝夜息度隨其漏刻,是謂呼吸象晝夜,變通效四時。
夫診脈,當以意先自消息,壓取病人呼吸以自同,而後察其脈數,計於定息之限,五至者為平人。若有盈縮,尋狀論病源之所宜也。
問曰:何謂三部脈?答曰:寸關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