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6-正统道藏太玄部

13-正统道藏太玄部-云笈七签-宋-张君房-第273页

卻疾去。萬金不傳非其人,造次傳者,殃及三代也。
  胎息經
  胎從伏氣中結,臍下三寸為氣海,亦為下丹田,亦為玄牝。世人多以口鼻為玄牝,非也。口鼻即玄牝出入之門。蓋玄者水也;牝,土母也。世人以陰陽氣相感,結於水母,三月胎結,十月形體具而生人。修道者,常伏其氣於臍下,守其神於身內,神氣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結,乃自生身,即為內丹,不死之道也。氣從有胎中息。神為氣子,氣為神母,神氣相逐,如形與影。胎母既結,神子自息,即元氣不散。氣入身來為之生,神去離形為之死。《西昇經》云:身者神之舍,神之主也。主人安靜,神即居之;主人躁動,神即去之。神去氣散,其可得生?是以人耳目手足,皆不能自運,必假神以御之。學道養生之人,常拘其神以為身主,主既不去,宅豈崩壞也。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氣。《道經》云:我命在我,不在天也。所患人不能知其道,復知而不行。知者但能虛心絕慮,保氣養精,不為外境愛欲所牽,恬惔以養神氣,即長生之道畢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所謂意是氣馬,行止相隨,欲使元氣不離玄牝,即先拘守其神,神不離身,氣亦不散,自然內實,不飢不渴也。若欲長生,神氣相注,相注者,即是神氣不相離。《玄綱》云:纖毫陽氣不盡不為鬼,纖毫陰氣不盡不為仙。元陽即陽氣也,食氣即陰氣也。常喊食節欲,使元氣內運,元氣既壯,即陰氣自消。陽壯陰衰,則百病不作,神安體悅,可覬長生。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神之與氣,在母腹中本是一體之物,及生下為外境愛慾所牽,未嘗一息暫歸於本。人知此道,常泯絕情念,勿使神之出入去來。能行不忘,久而習之,神自住之矣。勤而行之,是真道路。修真之道,備盡於斯,然聖人之言,其可忘歟。
  雲笈七籤卷之六十
  ##1 昔大黃帝君:叢刊本、四庫本均作『昔黃帝』,且無注文。
  ##2 夫有死必有生:此起至注文『則合於化元之道者也』七十二字,叢刊本、四庫本均缺。
  ##3 百關者:此起至『是謂九節也』一段注文,叢刊本、四庫本均置下文『丹田以處泊』後。
  ##4 古文作措薄:此起至『故宜處泊』三句,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5 正泊:叢刊本、四庫本均作『止泊』。
  ##6 嗜:叢刊本、四庫本均作『色』。
  ##7 令蹈顛危:叢刊本、四庫本均作『令陷昏危』。
  ##8 每於:叢刊本、四庫本均作『恒以』。
  ##9 過惡:叢刊本、四庫本均作『罪狀』。
  ##10 成: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尸』。
  ##11 而:叢刊本、四庫本均作『百』,義勝原本。
  ##12 音還: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13 人:此下疑奪『若傳非其人』五字。
  ##14 此廣成子:此起雨句注文,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15 此碧巖受行是經:此起五句注文,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16 經之要言,故不妄語: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17 海之至大:此起四句注文: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18 得:此下叢刊本、四庫本均有『為』字。
  ##19 人:叢刊本、四庫本均作『令』,義勝原本。
  ##20 本命日:原作『日本命』,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21 腸:叢刊本、四庫本均作『腹』。原本義勝。
  ##22 欠乏:原誤作『久之』,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23 過於:叢刊本、四庫本均無,疑衍。
  ##24 似: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25 恐:叢刊本、四庫本均作『然』。
  ##26 事: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27 有:原誤作『雖』,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28 可:叢刊本、四庫本均作『乃』 ,義勝原本。
  ##29 修:原奪,據叢刊本、四庫本補。
  ##30 論曰:此起至『宜自勉歟』一段計一百九十八字,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31 夫先聖:此起至『吾道成焉』一段計二百五十九字,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32 信:叢刊本、四庫本均作『言』。
  ##33 不用穢污:叢刊本、四庫本均作正文。
  ##34 之: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35 空: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36 則: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37 何以談哉: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38 耳: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39 聞:原誤作『問』,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40 如此,則內氣與外氣相顧,皎然而別也: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如此,則內氣與外氣之別,皎然可知矣。』
  ##41 則: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42 後:原奪,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