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上胖,是為金液還丹焉。心者,火也,神曰朱雀。其氣從前腹之左上入於舌之下,卻入於心,其化為血。血者,真火也。餘氣流入於左之舌下,是為神水焉。腎者,水也。神日玄武。其氣從前腹之右上入於耳,卻入於腎,其化為精。精者,真水也。餘氣流入於右之舌下,是為華池焉。脾者,土也,神曰勾陳。其氣從後脊勝上入於腦,其化為涎。涎者,真土也。餘氣流入於左之上唇,是為黃芽焉。
於是乎復有四象。一曰金翁者,肺中之唾,屬乎純陰者也。何以謂之金翁歟?上有金液還丹,中有神水華池,與夫黃芽和合而為陽,所謂上陽而下陰者也,故日金翁。譬如日焉,日者純陽也,中有三足之鸚,屬乎西方之金,外陽內陰者也。二曰姥女者,心中之血,屬乎純陽者也。何以謂之詫女歟?上有純陰之唾,其中有陽,故曰詫女。譬如月焉,月者純陰也,中有蟾有兔,屬乎束方之木,外陰內陽者也。三日嬰兒者,腎中之精,屬乎純陰者也。何以謂之嬰兒歟?譬如男子焉,純陽之內而有純陰之精,是為陽中有陰;以二儀言之,坎之男、離之女也。四曰黃婆者,脾中之涎,屬乎陰者也。何以謂之黃婆歟?上陰下陽,無陰陽.為之匹配,是為孤陰者也。
身有七寶,亦知之乎?或曰:何也?日津也,水也,唾也,血也,神也,氣也,精也。
鼻之氣入者屬於肝,出者屬於肺;口之氣吹者屬於腎,呵者屬於心;怒之氣屬於膀胱;喜之氣屬於三焦;意之氣屬於脾;上出之氣屬於小腸;穀之氣通於下元。此九天之真氣在於身者也。
心者,離中虛,為火焉;膽者,巽下短#2,為風焉;肝者,震兩仰#3,為雷焉;小腸者,坤六斷,為地焉;肺者,兌上闕,為澤焉;大腸者,乾三連,為天焉;腎者,坎中滿,為水焉;膀胱者,艮覆碗,為山焉。又吾身之配於八卦者也。修道者宜亦有考於斯焉。
調氣篇
元氣之海,調之在息,既汰其濁,清者斯集。
嵩嶽仙人李奉時曰:煉質者當居於幽室,其枕二寸,其床三尺,薦軟地燥,衣服適寒溫之宜。仰臥堅膝,閉目勿張口,舌拄#4上愕,手握二乳,扣齒集神,此學道之所先務也。欲行正氣,先調關節使之開焉。降魔者六七,虎視者五三,二目束西顧,左右拳互舉。於是熨目拔耳,引其手前後托,而後拭其面,此消息之方也。
行氣之初,或三焦未通,咽氣不下,在於上焦懣而不泄,於是先學調理其氣,則濁氣散而清氣自榮矣。其要在乎知門戶之出入焉。鼻者天門也,口者地戶也,入天門,出地戶,則為順氣,反此則為逆焉。故逆則壅塞,順則宣通,此陰陽之理也。既知其逆順而行之,則鼻引以納清,口吐以出濁。濁者因其臟,出之何也?人食五味各主一臟又有六腑之氣,同臻一門而成濁氣。何以察之?夜寐口合則五臟壅在於喉,及寤則大呵吐,蓋有重濁眾惡之氣矣。故行氣服氣先呵去其濁,然後為之。
或口乾舌澀,頰無津液,喉痛而不能食者,熱之證也。須大開口呵之十氣二十氣,即叩齒七八過,轉舌漱華池而咽之。華池之水者,唾是也。又任其喘息之自然出入,調之三二過,又呵之,既已,復調其息,俟其熱退乃止。熱退者何以知之?喉之中清水出,甘液生者是也。
夫氣者出於心,心邪則氣邪矣,心正則氣正矣。使之舉手動足,喜怒哀樂,莫不由於心。心之動念莫不由於氣。是以氣全則身安,氣亡則身滅。醫師按其脈而知五臟四時升沉之候,屍吾能察口鼻取捨斯須不令出入者乎!故當以六氣呼之。夫胎元者身之主也,六氣者祖宗也。天門納之,地戶吐之,往來綿綿,喘息調焉,於是三田清靜,玉液自玆盛矣。午之前子之後,分其陰陽,叩齒以集神,一咽再咽者皆三焉,戰於十二玉樓矣。喉有十二節故謂之樓。水在坎中,其轉并瀝瀝焉。三十六息者一時也,十息之中而一餌之,久則延年矣。咽主於肺,肺屬鼻。或氣不和,及勞熱皮膚,創鬲上熱,可以用之。呵主於心,心痛壅滯,口舌乾澀,及諸邪氣,可以用之,大熱則口大張,小則小張。吹主於腎,耳聾、腰足寒弱可以用之。呼主於脾,氣微熱不和,腹脹食不消可以用之。噓主於肝,目昏而翳、赤而澀可以用之。唏主於三焦,三焦不和,膽多驚可以用之。五氣者各主一臟,一氣主三焦焉。
六氣者,又有佐之之法。其噓也,則目瞋睛焉;其呵也,項後手叉平焉;其呼也,反托前焉;其咽也,左右手擎焉;其吹也,平膝緊抱其胸焉。大月順行,自噓呵呼哂吹唏行之。小月逆行。自晞上至於噓。凡子之後,午之前,披衣端坐,男以左足壓右足,女以右足壓左足,握固調息住氣,俟其氣壅,則以其鼻長引其氣,閉目,依六氣之法依其字微出其氣,耳不可聞也。春束向;夏南向;季夏屬土以行脾氣,則西南向;秋西向;冬北向。方其行之,森然放身使氣通和。可起則起,男下床先左足焉,女穿衣先右足焉。跨勿務高,唾勿及遠,行勿疾,首欲數櫛至於數百,齒欲常扣至於數十,手掌相摩拭面數十過,面熱而止。
道樞卷之十五竟
#1離:輯要本作『娠』。
#2短:輯要本作『斷』。
#3震兩仰:輯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