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筋先死。
舌卷卯縮,是筋先死之證。
庚日篤,辛日死。
庚辛金也,肝木也,金能剋木,故云庚篤辛死。
手太陰氣絕,即皮毛焦。
手太陰肺之經,肺之合皮也,其榮毛色,肺氣陰絕,則皮毛焦枯。
太陰者,肺也。
太陰屬肺。
行氣溫於皮毛者也。
肺之精氣生養皮毛,使之氣溫。
氣弗榮,則皮毛焦。
肺氣不榮,則皮毛焦。
皮毛焦,則津液去。
勝理發泄,汗出勝理,是謂津;液之滲於空竅,津則不行,是謂液。皮毛焦枯,津液皆去。
津液去,則皮節傷。
津液皆去,則皮腎.骨節皆傷損。
皮節傷,則皮枯毛折。
皮節既傷,皮毛枯折。
毛折者,則毛先死。
毛羽損折,是謂毛先死之證。
丙日篤,丁日死。
丙丁火也,肺金也,火剋金,故丙篤丁死。
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
手少陰心之經,心主脈,真心氣絕則血脈不通。
脈不通,則血不流。
心豚已絕,血乃不行。
血不流,則色澤去。
血所以榮,榮華人身,有光華之色澤。血不流行,則身之顏色潤澤皆去。
故面黑如梨,此血先死。
梨乃人所食之果,其色黃黑,心血既散,故面無血所養,有如梨之黃黑,此血先死之證。
壬日篤,癸日死。
壬癸水也,心火也,水剋火,故心病則壬篤癸死。
三陰氣俱絕,則目眩轉目暝。
三陰者,手足三陰也。眩,亂也;暝,閉也。五藏之豚皆屬三陰,皆會於目,三陰氣絕,故目眩目暝。
目瞑者,為失志。
人之五志皆屬於陰,肝志怒,心志喜,脾志思,腎志恐,肺志憂。三陰已絕,五藏皆失其志,故無喜怒思憂恐,五志俱亡,故日失志。
失志者,則志先死。
陰陽相離,悵然失志。
死即目眩#5 也。
欲觀五志之死,但觀目眩亂。
六陽氣俱絕,則陰與陽相離。
六陽者,手足三陽也。手三陽通天氣,日陽。足三陽通地氣,日陰。天地陰陽否隔,故日相離。
陰陽相離,則勝理泄。
勝者,津液滲泄之所;理者,文理逢會之中。陰陽隔絕,則勝理開泄而不閉。
絕汗乃出,汗#6 如貫珠,轉出不流。
勝理即汗空也,汗空既開,故汗出著肉如綴,而不流散。
即氣先死。
汗出不流,是氣先死之證。
旦古夕死,夕占旦死,此之謂也。
凡得此證而死,不離當日。
經絡大數第二一首#7
二十五難曰:
有十二經。
注見一難。
五藏六府十一耳,其一經者,何等經也?
總計五藏六府,共奏十一經,外一經不知是何經。
然:一經者,手少陰與心主別脈也。
五藏各一豚,為十一豚,心有兩豚,合為十二經。手少陰是真心豚,為君火;手心主是心包絡豚,為相火。
心主與三焦為表裹。
心主者,手厭陰也。三焦者,手少陽也。二經合為表裹。
俱有名而無形。
心包絡乃漫脂之外,有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三焦,詳見三十一難中。俱有其名無其形。
故言經有十二也。
以手心主奏五藏六府,為十二#8 經。
二十六難曰:
經有十二,絡有十五,餘三絡者,是何等絡也?
每一經各有一絡,有十二經,止當有十二絡,今云十五絡,不知三絡是何等絡。
然:有陽絡,有陰絡。
陽踏經在左足外踝,絡在右足內踝,陰踏經在右足內踝,絡在左足外踝。
有脾之大絡。
脾之大絡起自於脾,名日大包,穴在臍下。
陽絡者,陽矯之絡也。陰絡者,陰矯之絡也。
分明說陽絡、陰絡之實。
故絡有十五焉。
以此三絡奏成十五絡。
奇經八豚第三三首
二十七難曰:
脈有奇經八脈,不拘於十二經,何謂也?
奇,絡也,零也#9不偶之義。謂此八豚,不係正經陰陽而表裹配合,別道奇行,故日奇經。
然:有陽維。
維,持也。維持諸陽。
有陰維。
維持諸陰。
有陽嬌。
踏,捷疾也,健也。言此豚行步之機要,動足之所由。
有陰嬌。
同上。
有衝。
衝脈,十二經豚之海。衝者,通也。言此豚下至於足,上至於頭,通受十二經氣血。
有督。
督,都也。陽豚之都綱。
有任。
任者,□#10也。是人生養之本。
有帶之脈。
帶,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