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腎氣不足,傷於衝脈,故逆氣者,脹逆也,裹急者,腹痛也。
督之為病。
督脈受病。
脊強而厥。
督脈在脊,故脊強而厥逆。
任之為病。
任豚受病。
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
氣血虛弱,寒溫不調,故其內苦結。男子七疝者,鎚疝、盤疝、寒疝、癥疝、附疝、狼疝、氣疝是也。
女子為痕聚。
痕脊#19 假於物形也。八痕者,蛇痕、脂痕、青痕、黃痕、燥癡、血痕、狐痕、鱉痕是也。
帶之為病。
帶豚受病。
腹滿。
腹肚膨滿。
腰溶溶若坐水中。
腰溶溶然緩慢,若坐於水中。
陽維為病,苦寒熱。
陽維脈受病,陽為衛,故寒熱。
陰維為病,苦心痛。
陰維豚受病,陰為榮,榮為血,心生血,故痛。
此奇經八脈之為病也。
此句總言八脈受病。
榮衛三焦第四二首
三十難曰:
榮氣之行,常與衛氣相隨不?
榮,華也。百骸九竅,由此血氣以榮華也。衛,護也。人慄悍之氣行於經豚之外,晝行於身,夜行於藏,護衛身體也。問榮氣與衛氣相隨不。
然:經言人受氣於穀。
人無根株,飲食為命,故人受氣於穀。
穀入於胃。
胃者,水穀之海。胃為市#20 ,所以穀入於胃。
乃傳與五藏六府。
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腎氣#21歸心,淫精於豚。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下通膀胱。
五藏六府皆受於氣。
五藏六府,皆受穀氣。
其清者為榮。
胃化水,上傳與心生血,血為榮,故穀氣清者為榮。
濁者為衛。
胃化穀為氣,上傳與肺,肺主氣,氣為衛,故穀氣之濁者為衛。
榮行脈中。
榮血屬陰,陰主#22 內,故榮行於血脈之中。
衛行脈外。
衛氣屬陽,陽主外,故衛行於血豚之外。
榮周不息。
榮衛周流,曾無休息。
五十而復大會。
人一日一夜,榮衛五十周,明日艮時,復大會於手太陰。
陰陽相貫。
陰陽更相貫串流通。
如環無端。
如環無有端倪。
故知榮衛相從也。
故知榮衛相與流行。
三十一難曰:
三焦者。
上焦、中焦、下焦。
何察?
何所稟賦。
何生?
何所發生。
何始?
始於何所。
何終?
終於何所。
其治常在何許?
治療之法,常在何所。
可曉以不?
可通曉此理否。
然:三焦者,水穀之道路。
三焦與#23 次瀆#24之官,水道出焉。水行自上焦入,自下焦出。
氣之所終始也。
膾中為氣海。又氣海在臍下三寸,與#25 知氣之終始。
上焦者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口。
此指上焦所在去處。
主內而不出。
主容納水穀#26 而不出。
其治在羶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問陷者是。
臚中,穴名。直兩乳中是穴。羶中為臣使之官,主氣,布陰陽,和志達,喜樂由生。
中焦者,在胃中院,不上不下。
飲清中焦所在去處。
主腐熟水穀。
主腐順#27 變化水穀,以為氣血。
其治在齊傍。
齊傍左右各一寸,名天樞穴。
下焦者,當膀胱上口。
此指下焦所在去處。
主分別清濁,出而不內,以傳導也。
以上應#28所納水穀者,分而別之,清為小便,濁為大便,傳導於其外。
其治在臍下一寸。
名陰交穴。
故名日三焦。
又總言之。
其府在氣街。
氣街者,陰陽道路也,在少腹毛中各二寸。是穴乃足陽明脈氣所發,足陽明胃化穀為氣,三焦又主三元之氣,故其府在氣街。
一本云衝。
此非扁鵲之語,蓋呂氏再錄之,云別本有此言也。氣衝者,十二經根本,諸經行氣之府,此義亦通。
藏府配像第五凡六首#29
三十二難曰:
五藏俱等。
五藏皆在腹肚中。
而心肺獨在一鬲上者,何也?
心肺獨在胸鬲之上者如何。
然:心者血,肺者氣,血為榮,氣為衛。
心為帝王,高居遠視,心生血,血為榮。肺為華蓋,位亦居高,肺生氣,氣為衛。
相隨上下,謂之榮衛。
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