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得於傷暑,故當惡臭。
其病身熱而煩,心痛。
注見十六難。
其脈浮大而散。
心自病豚。
何以知飲食勞倦得之?
問飲食勞倦之由。
然:當喜苦味也,虛為不欲食,實為欲食。
脾主味,故知之。脾經虛則不欲食,脾經實則欲食。
何以言之?
問所喜味。
脾主味。
脾主甘,甘受味,故主味。
入肝為酸。
脾邪乘肝,故喜酸。
入心為苦。
脾邪乘心,喜苦。
入肺為辛。
脾邪入肺,喜辛。
入腎為鹹。
脾邪入#12腎,喜鹹。
自入為甘。
本經自病,故喜甘。
故知脾邪入心,為喜苦味也。
心主傷熱,脾主勞倦。今心病以飲食勞倦得之,故知脾邪入心,為喜苦味。
其病身熱而體#13重,嗜外,四支不收。
身熱者心,體重者脾,主四支不能收拾。
其脈浮大而緩。
浮大心脈,緩者脾。
何以知傷寒得之?
問傷寒也。
然:當譫言妄語。
既傷於寒,則言語當語妄。
何以言之?
如何言語譫妄。
肺主聲。
金扣之有聲,故五音出於肺。
入肝為呼。
木畏金,故呼。
入心為言。
金火相當,夫婦相見,故言故笑。
入脾為歌。
土母金子,子母相見,故有歌。
入腎為呻。
金母水子,子之見母,發嬌呻聲。
自入為哭。
肺主秋,秋愁也。其音商,商傷也。故自為哭。
故知肺邪入心,為譫言妄語也。
心主暑,肺主寒。譫言妄語,皆肺邪#14入心之所致。
其病身熱,酒灑惡寒,甚則喘咳。
身熱者,心病。惡寒喘咳者,肺病。
其脈浮大而澀。
浮大心豚,澀肺豚。
何以知傷濕得之?
問傷濕之由。
然:當喜汗出不可止。
既傷於濕,則叉自汗不止。
何以言之?
如何自汗。
腎主濕。
腎主水,水流濕,五濕皆出於腎。
入肝為泣。
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感而泣下,謂肺主悲,悲則金有餘,木乃畏之,水乃木之母,母憂子息,肝入為泣。
入心為汗。
水火交泰,蒸之為汗。
入脾為涎。
土夫水妻,從夫生涎。
入肺為涕。
北方生寒,寒生腎,今寒感皮毛,內合於肺,肺寒則涕。
自入為唾。
腎之脈上絡於舌,故自病為唾。
故知腎邪入心,為汗出不可止也。
故知自汗不止,皆腎邪入心之所致。
其病身熱,而小腹痛,足經寒而逆。
身熱心病,餘皆腎病,見十六難。
其脈沉濡而大。
大者心豚,沉濡腎豚。
此五邪之法也。
五邪脈之法度。
五十難曰:
病有虛邪,有實邪#15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別之?
問此五邪,何所辮別。
然:從後來者為虛邪。
心主之時,脈當洪大而長,反得弦小而急,是肝主思,木傳於心,奪心之主,是肝往乘心,故言從後來。肝為心之母,母之乘子,是為虛邪。
從前來者為實邪。
心主得脾豚,心主畢當傳脾。今心主未畢,是脾來逆奪其主,故言從前來。脾者心之子,子之乘母,為實邪O
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
火從所不勝於水,今病腎脈來乘,故為賊邪。
從所勝來者為微邪。
火從所勝於金,心病肺脈來乘,故云微邪。
自病者為正邪。
心主之時,豚反實強太過,反得虛微,為正邪。又無他邪相乘也。
何以言之?
又問。
假令心#16得之為正邪。
心主暑,今自病傷暑,故言正邪。
飲食勞倦得之為實邪。
從前來者,脾乘心也,故云實邪。
傷寒得之為微邪。
從所勝來者,肺乘心也,肺主寒,又畏心,為微邪。
中濕得之為賊邪。
從所勝不中者#17,腎乘心也,腎主濕,水剋火,故為賊邪。
五十一難曰:
病有欲得溫者。
有病欲得溫暖之處。
有欲得寒者。
有病欲得寒凍之處。
有欲得見人者。
有病欲與人得見。
有不欲得見人者。
有病不欲與人相見。
而各不同。
所欲不同。
其病在何藏府也?
所沾疾病,在何藏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