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然:病欲得#18見人者,病在府也。
府萬物#19病在府,故欲得見人。
病欲得溫,而不欲得見人者,病在藏也。
藏屬陰,病在藏,故欲得溫暖,而不欲見人。
何以言之?
又問如何。
府者陽。
六府屬陽。
陽病欲得寒,又欲見人。
手三陰三陽應天,主暄者#20燥,故得寒又欲見人。
藏者陰。
五藏屬陰。
陰病欲得溫。
足一#21陰三陽應地,主病寒溫,故欲得溫。
又欲閉戶獨處。
陰主內,故欲閉戶獨處於外。
惡聞人聲。
陰主靜,故惡聞人聲。
故以別其藏府之病也。
故以所欲辯別藏府疾病。
五十二難曰:
府藏發病,根本等不?
府藏發生疾病,其根本還一般否。
然:不等也。
答終不是一般。
其不等奈何?
問不同是如何。
然:藏病者,止而不移。
藏病屬陰,陰主靜,故止住而不移動。
其病不離其處。
疾病止在一處,不復離去。
腑病者,仿佛賁向#22。
府病屬陽,陽主動,故所嚮仿佛貴衝。
上下行流。
流行或上或下。
居處無常#23。
疾病居止不正一處,全無常所。
藏府傳病第八#24
五十三難曰:
經言七傳者死。
詳見辯疑。傳受,謂五行相生而數之,數終於五,又卻再#25數至二成七,上之五來傳於七,七之被剋,故云。
間藏者生。
傳受問一藏者生。
何謂也?
傳受同,而生死異如何。
然:七傳者,傳其所勝也。
傳其所剋之藏,故云七傳。
問藏者,傳其子也。
傳其所生之子,故云問藏。
何以一甭之?
又問。
假令心病傳於肺。
水木火土金,第五火字,隔第六土字來剋,金被火剋,故死。已下倣此。
肺傳於肝。
金剋木。
肝傳於脾。
木剋土。
脾傳於腎。
土剋水。
腎傳於心。
水剋火。
一藏不再傷。
且如心傳肺,肺死而不傳,故止傳一藏,而不再傳第一#26藏。
故言七傳者死。
第七傳者死。
問藏者,傳其所生也。
母能生子,藏府傳之於子者,為問藏。
假令心病傳脾。
心傳脾,脾得生氣,是母子相傳,故云生也。心勝肺,脾問之。
脾傳肺。
脾勝腎,肺問之。
肺傳腎。
肺勝脾#27,腎問之。
腎傳肝。
腎勝心,肝問之。
肝傳心。
肝勝木#28,心問之。
是母子自相傳,竟而復始,如環無端,故言生也。
母子自相傳受,周而復始,而#29有終窮,故有生生之理。
五十四難日:
藏病難治。
五藏之病最難治療。
府病易治,何謂也?
六府受病,卻易治療如何。
然:臟病所以難治者,傳其所勝也。
肝勝脾,脾勝腎,腎勝心#30心勝肺,肺勝肝,故難治。
府病易治者,傳其子也。
木傳火,火傳土,土傳金,金傳水,水傳木,木逆相生,故易治。
與七傳、問藏同法也。
與前章法度同。
藏府積聚第九二首
五十五難曰:
病有積有聚,何以別之?
有積病,有聚病,何所辯別。
然:積者,陰氣也。
陰氣成以為積。
聚者,陽氣也。
陽氣成以為聚。
故陰沈而伏。
陰性靜,常沉藏隱伏。
陽浮而動。
陽性動,浮泛於上。
氣之所積,名日積。
氣所積而成,名日積。
氣之所聚,名曰聚。
氣所聚而成,名日聚。
故積者,五藏所生也。
積由#31於五藏生之。
聚者,六府所成也。
聚由於六府成之。
積者,陰氣也。
五藏屬陰,傳其所勝,當王時不收,留結為積。
其始#32有常處。
肝左脅,肺右脅,心臍上,腎臍下,脾中胱#33,各#34有常處。
其痛不離其部。
疼痛止在一部,不離其部位。
上下有所終始。
躋上臍下,各有終始。
左右有所窮處。
脅左脅右,各有窮極去處。
聚者,陽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