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臺。此何頓隔之?真人曰:何見之謬。《太清經》云:化金玉為三十六水,以金為水則為金漿,赤玉為水則為瓊漿,白玉為水則:為玉漿,或玉液。《定志經》云玉液五者不醉,常思淨行,何有許法。
科曰:出家之人,出外行遊,見人鬪打,不孝父母,不順兄弟,為偷盜,行軍兵,傷殺人事,皆須歸觀香湯洗浴,入靜思微,不示犯科。
科曰:齋時受食,皆須淨手巾盛
受。
科曰:齋後,須楊枝揩洗口齒。
科曰:齋取時,依立主法,分二十四炁,以定得失。
科曰:小師若見大德,及經像在背後者,皆須侍衛,不得違背。
科曰:傳經度戒之時,女官得入道士觀,道士得入女官觀,要須請師資,位定白眾,令知嚴整法戒,不得一人自往聽將,二人同行,直入法堂,更不得私房混亂法事。當日即出,不得經宿,不尔犯律。
科曰:男女官各得依止。男官依止男官,女官依止女官,大法者為師。每一旬,至師所受教訓。至時,整理法服,赤心靈宇,恭敬謹肅,直詣師門,不得東西異向。至師門已,通問云:某弟子問訊。師知己,乃端嚴衣帔,燒香於經誦之室,命弟子進。進至師前,安詳三拜,問訊云:師比者起居安否?德無損乎?師無他故,乃答云:亦無虧禮誦。若有疾苦,隨事應弟子。若有罪過,先聞師耳,可云:汝有某事,可加戒誨,令其改隔。弟子拜謝乃云:不能自勵,勞師戒勑。又拜謝云:從今以去,不敢復犯。若是齋前,設齋。齋後,無所施設,乃辭去再拜:願師以自珍重。師重戒云:所在之處,勤行齋戒,以自慎護,勿起驕慢。唯然即退,三步乃始轉去,不得更入他房。歸至本觀,以師戒誨之言,示眾大小,不得藏匿。若女官無大法,不解傳授者,可訪男官請受。若有高德女官,男官亦得詣請受法。俯仰之格,男女通用。問曰:道士女官,而被俗人不依道理輕凌,若為依止?答曰:若道士女官,而為俗人不依道理輕欺者,告父母、兄弟,及村落有勢力者,以為外護。若道士女官,有不是罪過,可白徒眾,徒眾依律治罪。不受,送與國王。問曰:天尊初得成道,聽許男子出家,未審女人從何乃得入道?答曰:天尊因樂淨信,夫妻結果,道成為元始,因許男女通令出家。妻以果地,為金中候太夫人之稱,亦許女人相係入道。傳經度戒之後,大洞女官見男子入道,受老子自然法已,即須敬禮,依法引接,為能紹隆聖種。若見有過,垂心慰喻,不得罵詈非謗。若治籙童子,須禮大洞女官,為敬法故。問曰:男女童子,依奉經戒,王勑與度,作何方法,得度之後,合禮父母以否?答曰:紹隆聖種相係,弘護男女入道,揀取端正慈敏、有道心者,師先試練,十行可軌,聽許講習。王勑與度,依王法制,應合度已,依一大觀,嚴整玄壇,施安蘭纂,依明真拔罪之法。預度男女於壇南,依左右方面以別,兩行倚立。以監度官長正南橫行,須一大洞法師橫行之前,施案席然香,讚嘆曰:大聖天人尊,歷代所崇敬。今有珍貴者,是我大國王。以發慈善心,普令入正道。得入正道已,實由國王恩。永離有為情,長尋聖境界。必得大法利,同趣證無為。讚嘆既已,白新度法師:今日之後,禮聖禮真,永離親俗。人各三禮,長為俗別。第一禮國王帝主,德澤無盡;第二禮州縣官長,度脫之恩;第三禮存沒父母,得與出家離俗。三禮訖,法師投新度一人衣冠曰:大哉,聖化被無窮,星宿為冠,日月為服,法天行道,勿替四時,廣度眾生,求超三界。法師令大眾,普皆唱善彈指三聲,舊人唱善彈指,齊各三聲訖,乃捴着法衣。竟,官人行香如法,行道三周,舊人在前引發壇。嘆道事訖,投齋。齋竟,各謝法徒。從老起至下竟,列坐父母、兄弟,皆來禮拜。於兒女邊,父母並稱弟子,發願之後,師必定成道,與弟子等,同入正真。問曰:出家之後,從少至老,有何階級?答曰:出家之人,有五種階級:從七歲至十一,名蒲車道士;十二至十四,名駐邪道士;十五至十九,名趂施道士;二十至六十,名弘護道士;七十至九十,名住持道士。問曰:三乘之道,何以為心?答曰:一、小乘之人,隱處山林,自調自愛;二、中乘之人,德澤弘深後,能兼濟度物;三、大乘之人,忘功絕私,發弘誓願。
科曰:能勸他人男女,並捨自子出家,譬如微塵世界之數功德,亦不如勸人捨子等出家之功德。縱有人造幡造蓋懸,至三清之境功德,亦不如勸人出家之功德。
科曰:道俗二徒,造於經像,俗人仰之,以金木銅綵模寫聖儀,安心供養,名為造像。
科曰;若有信敬捨施田宅園林,為人侵奪,請報本施主,令其轉貨。
科曰:出家之人,與俗有別,然而死病亦無定法。然稍修軌制病之時,轉讀然香,晝夜不絕,臨打無常磬送終,依五練生尸法,失以病疾。觀內大眾,數以存問,檢校廚下,令前與病人食。疾病之時,難有達命,福勢既盡,乃欲隱避東西。此並是前路功德無憑,而以臨時驚懼作此,意速死而已。可以淨灑掃,開敞房舍,來往善知識達命之言,更相啟發,請法無常。寧有住者,必應壽盡,量命無機,可移入遷化堂。其堂,可於觀西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