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7-正统道藏正一部

207-正统道藏正一部-真仙真指语录-金-马钰-第2页

大小,學道不貴實功實行,不驗自己清濁,多將古人言句為用,便說本來無修無證。且道性雖無修無證,塵心日要損消,到忘心忘性,方契無修無證。故《道德經》云: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是也。
  自古學道之人,體到實際真空,得無心真定,纔說自然。且道如何是體空處?夫體空者,心體念滅,絕盡毫思,內無所知,外無所覺,內外俱寂,色空雙泯,目視其色,不著於色,耳聽其聲,非聞於聲。故聲色不能入者,自然攝性歸性,混合杳冥,化為一點靈光,內外圓融,到此處方契自然體空之道也。夫自然體空者,若有所體,即是所不體;若無所體,即無所不體。豈不聞《學仙記》曰:殊不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門無旁,四達皇皇,若有所在,即有所不在,若無所在,即無所不在。
  又云:身不勞而功不大,行不廣而心不死。或於教門用力,大起塵勞,或於心地下功,全拋世事,此兩者於道最上。然既出家,心卻未死,中問不可虛費光陰,積功累行,一志無私,至死不退,向教而忘,休生妄想。師祖云任從天斷,是也。
  師在華亭曰:道者何物?即氣便是根元,豈不知鼻中出者是也。又曰:夫道但務清靜無為,逍逼自在,不染不著。此十二字若能咬嚼得破,便做箇徹悄道人。但信老人言,行之自當有益,必不誤爾諸年少。
  又曰:師在縣西高馬從仁庵,高唱:縱日消萬兩黃金,止好粗衣淡飯。言去歲過關外,聞人誦此語,喜其有理,故記之。
  師曰:《清靜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言天地者,非指外覆載之天地也,蓋指身中之天地。人之身以上為天,以下為地,若天氣降,地脈通,上下沖和,真氣自固矣。
  又曰:儒家云: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晉真人云:以信結交,以恩復條。可以至矣。
  又曰:無心者,非同貓狗木石,蠢然無心也。務在存心於清靜之域,而無邪心也。故俗人無清靜之心,道人無塵垢之心,非所謂俱無心,而與木石貓狗一般也。
  又曰:不生不滅見如來,悟了之時,免卻再投胎。丘君曰:此乃出陰神,若到天庭,忽有天花飛,方出陽神。此乃初地也。
  龔道昇問曰:湛然常寂如何?師曰:將來和湛然都不用。
  于清風問曰:弟子修行數年,道眼不明,心地不靈何也?師曰:別無他事,行道不精爾。
  師曰:學道者不須廣看經書,亂人心思,妨人道業。若河上公註《道德經》,金陵子註《陰符經》,時看亦不妨也。不如一切不讀,貲盧都地養氣,最為上乘。
  又曰:身中之氣不可散,心中之神不可昧。或問曰:何由得氣不散?師曰:身無為。又問:何由得神不昧?師曰:心無事。
  師曰:張潤子有一句甚好。每道往來,但要照顧潤身之寶。師自笑曰:他開鋪席,話卻勸別人。
  又云:詩日深藏白雪非為貴一廣種黃芽不屬貧。欲要養氣全神,須當屏盡萬綠,表裹清靜,綿綿固守,用之不勤。三年不漏下丹結,六年不漏中丹結,九年不漏大丹結,圓備是九轉丹成,亦名三千功滿。
  又《十勸》云:一不得犯國法。二見教門人,須當先作禮,一切男女如同父母,以至六道輪迥,皆父母也。三斷酒色財氣,是非人我。四除憂愁思慮,攀綠愛念,如有一念纔起,速當撥之,十二時中常搜己過,稍覺偏頗,即當改正。五遇寵若驚,不得詐作好人,受人供養。六戒無明業火,常行忍辱,以恩復偉,與萬物無私。七慎言語,節飲食,薄滋味,棄榮華,絕憎愛。八不得學奇異怪事,常行本分,只要吃化為生,莫惹纖毫塵勞。九居庵不過三問,道伴不過三人,如有疾病,各相扶持,爾死我埋,我死爾埋。或有見不到處,遞相指教,不得生異心。十不得起勝心,常行方便,損己利他,雖居暗室,如對聖賢,清貧柔弱,恭順於人,隨綠度日,絕盡貪慎,逍遙自在,志在修行。始終如一,慎勿息惰,心清無為是真,意淨無惡是善,養氣全神,常起慈悲,暗積功行,不求人知,惟望天察。
  長真譚先生示門人語錄
  凡人輪迴,生死不停,只為有心。德山云: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若一念不生,則脫生死。何為有心?蓋綠眾生貪瞋癡三毒孽,〔起〕無明心火。師云跳出三山口,是也。所以悟人修行,割情棄愛,摧強判銳,降伏除滅眾生不善心,要見父母未生時真性,本來面目是也。何為不善心?一切境上起無明怪貪嫉拓財色心,種種計較,意念生滅不停,被此業障舊來熟境,朦昧真源,不得解脫。要除滅盡,即見自性。如何名見自性?十二時中念念清靜,不被一切舊愛境界矇昧真源,常如虛空,逍遙自在,自然神氣交娠沖和。修行如了此一事,更有何生死可怖,更有何罪業可懼。如稍生一念,不為清靜,即是堅礙,不名自在。如何到得?只要諸公一志如山,不動不搖,向前去逢大魔,盡此一身永無迴顧,前期必了。晉真人云:心清意靜天堂路,意亂心荒地獄門。
  長生劉真人語錄
  心上通得一物,出得一物殼;通得萬物,出得萬物殼,證得虛無之道。若不通便處無為,心名頑空,既為聖賢,天下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