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氏

  廬州儒家女。正黃旂金光前妻也。光前起身戎伍。不妄淫殺。龔氏少遭兵亂。即歸心大法。日誦佛經。光前亦從而化焉。順治十年。光前從軍福建。與龔氏偕行。過杭州。聞具德和尚說法靈隱。俱往參問。受念佛法門。十八年還京。駐錢塘江上。光前忽示疾。龔氏欲延醫。光前曰。吾昔與汝親叩靈隱。今正欲作轉身計。求和尚證明耳。何以醫為。龔氏笑曰。不意吾夫乃能若此。遂移寓崇聖庵。命匠造二棺。謂光前曰。公先往。吾徐行矣。光前即合掌而逝。龔氏遣使造靈隱。求和尚為兩人舉火。飯僧修懺者七日。遂屏食飲。晝夜。唱佛名。又七日晡時倦劇。倚棺而寐少頃。瞿然覺曰。時至矣。端坐念佛。而化(淨土全書)。

  徐氏

  餘姚人。烏山胡振嶽妻也。年四十餘。喪夫。以家事委諸子。每日晨起盥潄畢。入淨室禮佛。唱阿彌陀佛千聲。如是二十餘年。一日忽謂家人曰。有金童玉女。執持幡葢。下來迎我。越三日行矣。及三日之夕。集家人與訣。無他言。屬以念佛而已。端坐而逝(淨土全書)。

  張寡婦

  常熟人。居小東門外。安貧守節。專持佛號。不擇淨穢。未嘗少閒。以下痢終。遺一破裙。臭不可近。弃之中流。忽見蓮華交發。五色爛然。散布水面。見者驚異。乃取裙還。送一庵。作佛座前案圍。事在順治間(果報聞見錄)。

  陸寡婦

  常熟人。年二十。夫亡。持齋念佛。與人無競。至六十七而終。焚其衫裙。火氣既絕。忽見金光迸出。灰中儼然有佛像在焉。其數十。閭巷聚觀。皆焚香膜拜。事在康熙三年(果報聞見錄)。

  楊氏

  張秩斯之妻也。父次弁。虞山嚴氏出。嚴家世學佛。故楊氏自幼即歸心大法。既適張。尋禮僧德真。受三歸五戒。斷除愛慾。年二十七。病劇。發願求生西方。室中供接引佛像。高唱佛名。五日。室中聞栴檀香。至七日。瞑目。頃之。見觀音大士謂曰。蓮池種子。已有半功。其半看汝手段。問從何處著力。答云撒手便行。即合掌唱佛。趺坐而逝(續徃生集)。

  江氏

  餘杭嚴訒公繼室也。訒公故雲棲弟子。奉西方之教。江氏自歸嚴。奉教甚篤。雞鳴起。跪佛前唱佛千聲。次及諸經呪。凡爇香炳燭盥飲之事。胥自為之。不以役侍婢。康熈七年三月六日晨課畢。俄而體憊。復就寢移時。忽大聲曰。觀世音菩薩來矣。趣具湯洗沐畢。就枕而逝。及殮。顏色紅潤。手足柔輭。若委蛻者然。(淨土全書)。

  超一子者

  揚州殷氏女也。早寡。掩關學道。三年坐蛻。遺詩偈一卷。其一詩云。靜中無箇事。反覆弄虗空。地老天荒後。魂飛魄喪中。有師開道統。無法度愚蒙。忽底虗空碎。夕陽依舊紅。又有看花詩云。土來澆灌水來栽。顛倒工夫任我來。滿院春風花自語。不將顏色向人開(池北偶談)。

  胡氏

  杭州潘生妻也。生故長齋。既婚。胡氏亦長齋。未幾。生疾卒胡氏屏棄華飾。日惟買豆腐一錢啖之。虔奉觀音大士。晨夕梵誦。為女紅。得錢輒以施僧。禮靈峰寺僧為弟子。年四十一。預置一龕。其年六月既望。移龕至家。具香湯。浴畢。入龕趺坐。手拈香三炷。請靈峰僧為舉火。俄頃火及龕。頂出五色光。香氣四達。男女送者數百人。莫不歎異。事在康熈三十年(曠園雜志)。

  徐太宜人

  錢塘徐浩軒之母也。平生奉佛甚謹。誦西方佛名。繪像為圖。旁累數千圈。記所誦數。每一圖畢。即納黃布囊中。如是數歲。康熈三十四年卒。卒之日。家人焚囊於盆。忽聞盆內爆然。視之見五色光起。布成緇色。其上現樓閣欄楯。重疊周匝。中湧蓮華數十。華上各有一佛。合掌趺坐。復現諸天女。恭敬圍繞。一一皆如粉色畫本。見者莫不驚歎。明日。掇灰。視囊背所現諸形象。與囊面無異。惟佛後又有一老母。執拂隨行。浩軒為之記如此(信徵錄)。

  王氏

  吳江。費元亮之母也。中年喪夫。信奉佛法。喜布施。子元亮。中歲無子。王氏詣杭州天竺。禱於觀世音。遂有子。晚以家事委子婦。屏居一室。自爨為食。留田四。百畝。收其所入。以供施予。常苦不足。有來乞者。雖乏少。必有以濟之。或探其囊以去。亦弗問也。時攜杖至門首。鄉鄰老婦輒近前訴所苦。王氏時脫簪珥為助。年九十二。歲除得疾。語人曰。明朝是元日。不可令兒孫輩有哭泣聲。過是日可矣。及元日。既夕。沐浴更衣。方二鼓。諸眷屬圍繞。王氏命啟窗云。空中旛葢降臨。吾其行矣。遂取念佛珠繫頸。稱阿彌陀佛數聲而逝。事在乾隆十二年(此傳至末皆聞見所及可徵信者)。

  凌氏

  法名善益。吳人張廷表之妻也。母葉氏。長齋四十年。禮古潭和尚為師。日拜大方廣佛華嚴經周而復始者三。年八十一。夢羅漢現金色身。遂逝。凌氏年四十餘。亦長齋。禮古潭為師。日夜六時行大悲懺法。拜華嚴經凡再周。常以五更起。入佛堂。廷表為煑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