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歲秋七月。天子宴駕公主薨而上崩同昌之號明矣。
  僖宗□□□年。詔歸佛骨於法門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杜陽雜編。僖宗皇帝即位。詔歸佛骨於法門。其道從威儀。十無其一。具體而已。然京城耆耋士女。爭為送別。執手相謂曰。六十年一度迎真身不知再見復在何時。即伏首於前。嗚咽流涕。所在香剎詔悉鏟除。近甸百無一二焉。

  (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彙考卷第二
  (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彙考卷第三
  後梁

  太祖開平元年。勅僧尼改屬祠部。泉州沙門智宣。往西竺求經。回詣闕。進辟支佛骨。貝葉梵經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云云。
  開平三年。大明節。勅百官。詣寺行香祝壽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云云。
  末帝貞明元年。東塔院沙門歸序。進經論會要。詔編入大藏。賜演教大師 按五代史梁末帝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云云。
  龍德元年。春三月丁亥。朔禁私度僧尼 按五代史梁末帝本紀云云 按佛祖統紀。元年勅天下。毋得私度僧尼。願出家者入京城。比試經業。

  後唐

  莊宗同光元年。勅設千僧齋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同光元年誕節。勅僧錄。慧江。道士程紫霄。入內殿談論。設千僧齋。
  同光二年。敕僧慧然。入內殿。咨問禪法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同光二年勅三聖慧然禪師。入內殿。咨問禪法。上曰。朕下大梁。収得一顆無價寶珠。未有人酬價。然曰。請陛下寶看。上以手舒幞頭角。然曰。帝王之寶。誰敢酬價。帝說。然亡。敕諡廣濟大師通寂之塔。
  同光三年。騎將史銀鎗乞出家。賜號無學大師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同光三年。騎將史銀鎗有戰功。隨駕入洛。忽悟禪道。乞出家名契澄。賜號無學大師。以其居為立德院。

  後晉

  高祖天福四年。勅國忌行香飯僧為定式。又勅以僧可洪大藏經音義。入大藏 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不載 按西溪藂語。行香起於後魏。及江左齊梁間。每然香薰手。或以香末散行。謂之行香。唐初因之。文宗朝省 奏設齋行香。事無經據。乃罷。宣宗復釋教。行其儀。朱梁開國大明節。百官行香祝壽。石晉天福中 正固奏國忌行香。宰臣跪爐。百官立班。仍飯僧人。即為定式。國朝至今因之 按佛祖統紀。天褔四年。勅國忌宰臣百僚。詣寺行食飯僧。永以為式。漢中沙門。可洪進大藏經音義四百八十卷。勅入大藏。
  出帝開運元年。勅為高祖寫大藏經。奉安明聖寺。以資鴻福 按五代史晉出帝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云云。

  後周

  太祖廣順二年十一月。以在京潛龍宅。為佛宮。賜額天勝禪寺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廣順三年十一月。中印土僧法進。賜紫衣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世宗顯德元年。賜團拍谷佛寺僧紫衣。以潛龍宮為皇建禪院。以沙門義楚所進釋氏書。付史館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世宗顯德元年四月。幸團拍谷佛寺。賜主僧紫衣。九月以潛龍宮為皇建禪院。遣沙門清興居之。是月齊州沙門義楚。進釋氏六帖三十卷。義楚少負名操。亦通儒學。將佛書麗事。以類相從。擬白氏儒書所集。帝覽而嘉之。賜以紫衣。其書付史館。
  顯德二年。大毀佛寺及佛像。禁私度僧尼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紀。顯德二年夏五月甲戌。大毀佛寺。禁民親無侍養而為僧尼。及私自度者 又按周本紀。世宗即位之明年。廢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時中國乏錢。乃詔悉毀天下銅佛像以鑄錢。甞曰。吾聞佛說以身世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猶欲割截。況此銅像。豈有所惜哉。由是羣臣。皆不敢言 按佛祖統紀。是歲帝既并省寺院。勅男年十五以上。誦經百紙。或讀五百紙。女年十三以上。誦經七十紙。或讀三百紙。陳狀出家。本郡考試以聞。祠部給牒。方得剃度。

  遼

  太祖以唐天復二年。始建開教寺 按遼史太祖本紀。唐天復二年九月。城龍化州於潢河之南。始建開教寺。
  太祖六年。建天雄寺 按遼史太祖本紀。六年以兵討兩冶。以所獲僧崇文等五十人。歸西樓建天雄寺以居之。以示天助雄武。
  神冊三年。五月乙亥。詔建佛寺。
  天贊四年。十一月丁酉。幸安國寺飯僧 按以上俱遼史太祖本紀云云。
  太宗天顯十年幸弘福寺。為皇后飯僧 按遼史太祖本紀。天顯十年冬十一月丙午。幸弘福寺。為皇后飯僧。見觀音畫像。乃大聖皇帝應天皇后及人皇王所施。顧左右曰。昔與父母兄弟。聚觀於此。歲時未幾。今我獨來。悲歎不已。乃自製文。題於壁以極追感之意。讀者悲之。
  會同五年。幸菩薩堂。飯僧 按遼史太宗本紀。會同五年六月丁丑。聞皇太后不豫。上幸菩薩堂。飯僧五萬人。
  穆宗應曆二年。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