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3-三论宗

3-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三论宗-注肇论疏-宋-遵式-第41页

若夫仁者目擊而道存亦不可以容聲。快盡其中方寸者。目之擊視。頓領涅槃玅心。
  故能振彼玄風。以啟末俗。
  振舉也。玄風者。涅槃真軌也。玄風將墜故奮迅舉振。以開下流。故云末俗。康疏云。什法師亡後。秦王通四科義。一通聖人不住法住般若義。二通聖人放大光明義。三通三世義。四通一切法空義。第四即涅槃義。秦王通云。夫道者以無為為宗。若其無為復何所有耶。今歎此事故云也。
  △四序答旨幽深。文二。初正明。
  一日遇蒙答安城矦姚嵩書問無為宗極。
  安城矦者。封受之爵也。姚嵩即秦王庶叔。書問者姚嵩有書問秦王三義。不問三世義。問一切法空義云。不審明道之無為。為當以何為體等文。秦王答云。吾意以無為為道。道止無為。未詳所以宗也等文。論主遇蒙答旨。即決疑心。故遂作此論也。下引秦王答文。
  何者。(何謂無為之義)夫眾生所以久流轉生死者。皆由著欲故也。
  欲者。悕望心也。未達萬法全真。外求理事。皆欲也。故見實有生死。流轉無窮。
  若欲止於心。即無復生死。
  即事而真。故理外無事可取。事外無理可求。即欲止也。生死即真。故無復生死。
  既無生死。潛神玄默。與虗空合其德。是名涅槃矣。
  心即真故曰潛神。境即真故曰玄默。不二之道豎貫三際。橫通十方。故德合太虗。即涅槃無為之義。
  既曰涅槃。復何容有名於其間哉。
  百川入海。各失本名。萬法歸真。竝無異稱。故曰涅槃無名。此責安城矦所問。以何為體之異見。上竝秦王語。
  △二美歎。
  斯乃窮微言之美。極象外之談者也。
  下論主美歎也。易云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今美秦王窮極無為微玅之意。故出言象之外也。
  自非道參文殊。德侔慈氏。孰能宣揚玄道。為法城壍。
  參廁也。侔竝也。二皆同義。文殊是不足梵音。具云曼殊室哩。此云玅吉祥。亦云玅首。亦玅德。即法王之子。慈氏者姓也。梵云彌勒。名阿逸多。此云無勝。勝德過人故。即一生補處菩薩。今反美秦主道德。非與此二大士參竝。何能宣揚玄道深旨。為佛法之城壍焉。
  使夫大教卷而復舒。幽旨淪而更顯。
  大教即佛教也。幽旨乃無為深旨。此二者去聖已遠。今之重興。故曰復舒更顯。
  尋翫殷勤。不能暫捨。欣悟交懷。手舞弗暇。豈直當時之勝軌。方乃累劫之津梁矣。
  尋文翫義。不捨於心目。一欣一悟。交集於懷臆。故手之舞之不暇也。直但也。當時者。當今之時也。津梁者。津濟可以通舟運。梁橋可以接道行。今秦王立無為之勝軌。使而今而後有出塵之正道故。
  △三奏聞作意二。初明作意。文二。初讚前義幽深。
  然聖旨淵玄。理微言約。可以匠彼先進拯拔高士。懼言題之流。或未盡上意。
  先領前文義精當。故曰然也。聖旨淵玄者。秦王義意高深。無為理微。王言簡約。匠師也。拯助也。先進利根或有所疑。可以此為師訓拯助進趣也。懼言題之流者。言題既簡。不曉者懼之。即中下之流。恐未能盡於上意。故今作論以備之。
  庶擬孔易十翼之作。豈貪豐文圖以弘顯幽旨。
  庶望也。擬比也。孔易十翼者。孔子作十翼以贊易道。十翼者。上經彖一。下經彖二。上繫三。下繫四。大象五。小象六。文言七。敘卦八。說卦九。雜卦十。今比擬仲尼所作。豈貪於文圖欲顯易旨之幽深。今亦不求多文。但顯秦王之深旨耳。
  輒作無名涅槃論。論有九折十演。
  即標下所作之綱領。竝如下釋。
  博採眾經。託證成喻。以仰述陛下無名之致。
  廣博採摭佛經。依託聖言為證量。成立曉喻。以此讚述秦王無為之義也。
  豈曰關詣神心。窮究遠當。
  非謂關涉造詣秦王神解之心。又非窮究秦王遠當之旨。下云。
  聊以擬議玄門。班喻學徒耳。
  但欲擬度無為玄門。且班布開喻後學之徒耳。
  △二助末章高判。文二。初敘判斥之義。
  論末章云。
  秦王通第四義。末章有此云。
  諸家通第一義諦。皆云廓然空寂。無有聖人。
  逍遙園諸家。談一切法空之義。泯絕歸空。全同斷見。
  吾常以為太甚逕庭。不近人情。
  吾者。秦王自稱也。太甚逕庭出莊子。李頤音云。逕庭激過也。著空過甚。不近人之情解也。下難云。
  若無聖人。知無者誰。
  知者證也。既無聖人。誰證無理。此斥不達之流。不能即有以契無。
  實如明詔。實如明詔。
  論主歎也。王言曰詔。詔旨明白故。
  夫道恍惚窈冥。其中有精。若無聖人。誰與道遊。
  老子云。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等。今借彼文。恍惚者。似有若無。不可見故。窈冥者。深邃不可測故。無為之道者。在乎杜絕思議之間。有而精微。游者履也。雖平等味同其道合其微。其唯聖人乎。若無聖人。誰證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