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3-三论宗

3-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三论宗-注肇论疏-宋-遵式-第42页


  頃諸學徒莫不躊躇道門。怏怏此旨。懷疑終日莫之能正。幸遭高判。宗徒[巾*畫]然。扣關之儔蔚登玄室。
  頃向也。躊躇者猶豫不進也。怏怏者疑恨也。此旨者空廓之旨。高判者秦王判斥也。[巾*畫]者快也。心之決了曰[巾*畫]然。儔倨也。蔚者艸木盛貌。今取盛義。疑心既決。進道者盛也。
  真可謂法輪再轉於閻浮。道光重暎於千載者矣。
  此亦歎前。佛滅後聖賢已隱。法輪久不轉。道光長掩耀。今由秦王宣揚。故使再轉重照也。
  △二伸述作之懷。
  今演論之作旨。曲辨涅槃無名之體。
  秦王判釋已明。今乃委曲更辨。曲辨之意者。下云。
  寂彼廓然。排方外之談。
  寂滅也。助秦王滅諸家廓然斷見。又莊子云。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則涅槃等義皆方外之教。今明即事即真。故非方外之談。乃推排之也。作論雅意其在此矣。
  條牒如左。謹以仰呈。
  條錄也。左後也。仰上也。錄牒在後。謹而進上也。
  △二乞指授。
  若少參聖旨。願敕存記。如其有差。伏承指授。
  少參者謙也。似合上意。願敕記而存之。差則乞從指授耳。
  僧肇言(表畢)
注肇論疏卷第四
  音切

  (除呂切)

  (於何切)

  (側界切)

  (古候切)

  (羊吏切)

  (子竣切)

  (於遠切)

  (於龍切)

  (於隗切)

  (文兩切)

  (於急切)

  (牛引切)

  (莫朗切)

  (之石切)

  (以之切)

  (於鳥切)

  (於兩切)
[巾*畫]
  (呼麥切)

  (於胃切)
  注肇論疏卷第五
姑蘇堯峯蘭若沙門 遵式 述
  △第二論文二。初題目。
  ○涅槃無名論第四
  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後異出。蓋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疏曰。涅槃者是中國梵音。西有五天竺。唯中國音正。如此方夏音正楚音訛故。泥曰泥洹皆梵音之訛也。秦曰無為。亦云滅度。然萬法雖眾。不過心境。心境乃生住異滅有為之事也。事本無體。起必全真。真體湛然平等一相。是故即有為。而無生無住無異無滅。心如境如。故曰無為。生死本無起滅。煩惱本無縛脫。故曰滅度。此則前三論但境智未亡。今境智不二。故知四論說則前淺後深。理則同時一致。良由境則虗而無相。智則寂而無知。境智一如。即今無為滅度之義。然涅槃有四種。一自性清淨涅槃。謂理性本淨不待修也。二有餘依涅槃。謂煩惱永寂微苦所依未滅故。三無餘依涅槃。謂煩惱既盡餘依亦滅故。四無住處涅槃。謂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約修顯故。唯識云。一切有情皆有初一。二乘無學容有前三。此約定性。唯我世尊可言具四。然今一乘之教論此四者。中二約應化。前後約真實。但由應必全真。真不離應。事皆攬理。理外無事故。真應不二。通具四也。但真外執應。即為今之所破。若即應即真。竝今無為滅度之義。又於四中。後三約修。初不待修。若修即無修。證即無證。則三乘因果。竝得一乘無為之果。下之破立准此可知。言無名者。萬法歸本。各失自相。平等一味。不容異名。非唯即相無相。亦乃即名無名。故云以無所得故。得阿耨菩提。況涅槃也。又前則真俗同一。次則寂照同一。今則心境同一。不見二相。豈容異名也。論如前釋。第四者。次前三也。涅槃無名之論。依主釋。於前五名中。緣會諸法本無理智之異。緣會即本無。故曰一義。
  △二本文中二。初標章。
  九折十演者
  折者屈也。即下九章有名之難辭。演者水長流也。取連續不斷之義。即下十章無名之主義。雖以有名屈折。而無名之旨常通。故曰九折十演。者之一字。牒前標後故。
  △二正論一十九章。分三。初一章開宗定義。文二。初章名。
  開宗第一
  開啟涅槃無名真常之義。為下十八篇所宗。亦猶仲尼談孝。先有開宗明義之章。
  △二本文中二。初陳宗序意。文二。初陳宗二。初引經總標。
  無名曰。
  主者之宗尚。故標其所稱也。
  經稱有餘涅槃無餘涅槃者。
  此二涅槃。諸經皆說。餘殘也。煩惱雖盡。而身智未亡曰有餘。至於灰身滅智曰無餘。若定性二乘。從有入無。具此二種。迴心二乘。及一切菩薩。不入無餘。異二乘故。佛應化身。示現具二者。即牒經也。
  △二依經釋義三。初翻名釋涅槃。
  秦言無為。亦名滅度。
  秦朝翻上涅槃。有此二譯。下自釋云。
  無為者。取乎虗無寂莫。玅絕於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