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3-三论宗

3-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三论宗-注肇论疏-宋-遵式-第62页

>  同一異。
  對異有一。一與異同。故一異無所得。
  內視不己見。返聽不我聞。
  無聲色可得故。
  未甞有得。未甞無得。
  甞曾也。涅槃無有得無得可得故。又五性之中。三分半人非無得。一分半人非有得。以緣就性。無邪正可得。斯為即本立言。言皆語本。則知一切無所得。方為真得涅槃常住妙體。故曰玄得。豈令眾生別有所得而證涅槃。
  △三引經廣釋二。初明不二中二。初釋理無得為涅槃果。文三。初明不即離。
  經曰。涅槃非眾生。亦不異眾生。
  不即五陰性相。性相無所有故。不異五陰性相。性相無所有。即涅槃故。此則無即離可得。為玄得。
  △二顯不生滅。
  維摩詰言。若彌勒得滅度者。一切眾生亦當滅度。
  涅槃此云滅度。彌勒是聖。眾生是凡。由聖無所得故。彌勒得滅度。又由凡亦無所得故。眾生亦當得滅度。此則聖凡不待泯而自盡故。同玄得也。
  所以者何。
  有何所以。眾生亦當得滅。
  一切眾生本性常滅。不復更滅。
  眾生本性三際常寂滅故。以無眾生可得。為真滅。不待滅眾生。而別證滅理。故云不復更滅。故楞伽云。初生即有滅。不為愚者說。此明生即無生故。生無所得。
  此名滅度。在於無滅者也。
  論譯成經意。此顯滅度之名。即在於無滅可得。故涅槃云。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此明滅即無滅故。滅無所得。以生滅無所得故。方為玄得。即凡聖真妄染淨依正皆為玄得。故曰誰獨非涅槃。此乃一切無得方。真達常住妙體。平等寂滅。斯為玄證矣。
  △三結成理果。
  然則眾生非眾生。誰為得之者。涅槃非涅槃。誰為可得者。
  生即無生。滅即無滅。以誰為能得之人。復以何為可得之法。則生滅雙遣。人法兩亡。理事俱泯。平等一味。乃曰玄得。豈存能得之人。而謂別有所得耶。
  △二釋智無得為菩提果三。初遣有無。
  放光云。菩提。
  此云覺。即始覺智果也。相教直至佛位。上品四智俱圓。方稱覺滿。果位智強識劣。故說轉八識成四智。但轉其名。不轉其體。四智者。一轉賴耶為大圓鏡。二轉末那為平等性。三轉意為妙觀察。四轉前五為成所作。法性宗中。始覺滅相。直至生相。通名始覺。生相若盡。方稱覺滿。皆菩提果。但理智二果。一異分之。故二宗說異。今此先約分教說。故前明理。此明智。
  從有得耶。答曰不也。從無得耶。答曰不也。從有無得耶。答曰不也。離有無得耶。答曰不也。
  此遣有求為得。初句有得為得。次句無得為得。三句亦有亦無得為得。四非有非無得為得。此既四處欲求有得。故皆答云不可也。經云。般若如火聚。四面不可取。取則成謗。
  然則都無得耶。答曰不也。
  此遣不求為得。以菩提非都無所求而得故。又前四墮作病。此句墮任病。此上五句竝為欲求可得之相。故非玄得。皆答不也。
  △二明玄得。
  是義云何。
  問得菩提之義。
  答曰。無所得故。為得也。
  非謂別有所得名得菩提。但於一切處。得無所得即菩提果滿。非但無法可得。亦復無智可得。方為得智。
  △三結智果。
  是故得無所得也。
  得於無所得。故曰玄得矣。此則始覺合本。斷生相盡。微細念離。
  △二顯不二。文四。初結前不二。
  無所得謂之得者。誰獨不然耶。
  菩提涅槃。竝以無所得為真得。則知理智不二。同無所得。何有不如此耶。故知以理融智。則理外無智。以智融理。智外無理。理智融融。泯絕無寄。方為玄得。
  △二述成真體。
  然則玄道在於絕域。故不得以得之。
  述上涅槃理果在於絕殊異之域。故以一切無得。為玄得也。
  妙智存乎物外。故不知以知之。
  述上菩提智果在乎相外。故以無念而知。是真知也。
  大象隱於無形。故不見以見之。大音匿於希聲。故不聞以聞之。
  述上理智不二。為一乘果也。真身大象。本無理智之形。真常大音。本無理智之名。故無理智聞見。方為見聞。此約證見證聞。非解見也。言隱匿者。皆無也。希聲者。道經曰。聽之不聞。曰希。則真果在無所得。故曰涅槃無名。
  △三結體顯用。
  故能囊括終古。
  此句結體。謂真體常徧。故能包囊該。括徧也。終古無忒常也。故大涅槃以常徧為義。
  導達羣方。
  此下顯用。謂能隨緣起用也。導化也。達通也。羣方萬法也。謂化用遂通於萬法。無所不周。
  亭毒蒼生。疎而不漏。
  亭毒養育也。蒼生人也。順俗曰蒼。天所生故。十界眾生皆即真而起真。體雖寂寥虗曠。而萬化從興。故曰疎而不漏。老子曰。天網恢恢。疎而不漏。今借此語。
  汪哉洋哉。何莫由之哉。
  汪洋水深廣也。離騷云。臨淵號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