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3-三论宗

6-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三论宗-物不迁论辩解-明-真界-第1页

續藏經 物不遷論辯解
 明 真界解
物不遷論辯解題辭
常人即不遷見流動。智者即流動見不遷。故曰人之所謂動者以昔物不至今。吾之所謂靜者亦以昔物不至今。而或者駁之。謂肇公立昔有今無。為斷常遷滅之法。是大不然。甞為之頌曰。昔自在昔。昔非來今。自在今。今不往昔。今非往亦非來。以是知法相常住。或者執藥成病。刻舟求劒。不慧甚矣。幻居界公物不遷解之所由出也。日照四天下本無次第。而方位湛然。智者作日軌察之。愚者倒操日軌方位亦倒。界公之解。其操日軌之法與。乃刻而流通之。
  萬曆己丑五月望日真實居士憑夢禎題
物不遷論辯解序
夫至虗無物。物非物。以皆離法性。不遷遷。非遷而俱泯。蓋物形無物。遷待不遷。乃心意之所通。而言說之可及也。豈動靜不異難言之旨乎。然所謂物不遷者。非物無物也。非遷不遷也。但執藉法除。病須藥治。故對計常者即不遷以明遷。而因執遷者即遷以明不遷。是皆導物之假名。應病之良藥耳。則不遷之理豈容以遷不遷而思議者歟。而或者因藥致病。捫虗為實。不解物各性住之言。是明真諦無性之旨。而抑之駁之。是一夢也。余復從而辯之。又一夢矣。則非遷非不遷之理又豈容以夢語而達之者哉。雖然。因夢而覺夢。是又不可無說也。同志者決之。
  萬曆丁酉孟秋朔日寓雙徑沙門真界謹序
物不遷論辯解
檇李沙門 真界 解
  夫生死交謝。寒暑迭遷。有物流動。人之常情。
  此述常人所迷。為不遷一論之發起也。蓋常人謂生死去來交相遷謝。寒暑去來迭互變遷。然不知諸法本來常自寂滅。本無身心生死。亦無寒暑去來。是以妄見物遷而不知物不遷也。所言物不遷者。事像可觀稱之為物。物體寂滅故號不遷。不遷故則物物當處而自寂。為物故與四象更互而為依。然物性無差。悟即真理。真本不變。物自湛然。常情所封。於不動中妄以為動。所謂雲駛月運舟行岸移。故宗鏡云。若了真心不動則萬法不遷。若見萬法遷謝皆是妄心。以一切境界唯心妄動。若離心識則尚無一法常住。豈況有萬法遷移。故下廣引經論之言以對破也。
  余則謂之不然。何者。放光云。法無去來。無動轉者。
  此反上以明不遷也。夫諸法之體。離去來相。無動轉相。何者。謂一切諸法緣會而來。來無所從。緣離而去。去無所至。是則即去來而無去來。即動轉而無動轉。故放光云。法無去來。無動轉也。雖然。而常人不達緣生無性無有去來。則妄見諸法去來。故於身見生死交謝。於世見寒暑迭遷。論主愍之。遂本法無去來無有動轉立論。以破常人有物流動之見也。
  尋夫不動之作。豈釋動以求靜。必求靜於諸動。必求靜於諸動。故雖動而常靜。不釋動以求靜。故雖靜而不離動。
  此原般若立言之意以為作論之本也。蓋不動之作。既非釋動求靜。而必求靜於動。則動靜不異。故於下文說遷即不遷。以明遷不異不遷。說不遷即遷。以明不遷不異於遷也。
  然則動靜未始異。而惑者不同。緣使真言滯於競辯。宗途屈於好異。所以靜躁之極未易言也。
  呈上以明立言之難也。然動靜不異。則遷與不遷不相異也。以不異故遷而不遷。不可謂之遷。不遷而遷。亦不可謂之不遷矣。而惑者不同。則遷與不遷不相同也。以不同故。執遷者則謂之遷。執不遷者又謂之不遷。致使離言之真滯於競辯。不異之宗屈於好異。所以動靜不異未易言也。
  何者。夫談真則逆俗。順俗則違真。違真故迷性而莫返。逆俗故言淡而無味。緣使中人未分於存亡。下士撫掌而弗顧。近而不可知者。其唯物性乎。然不能自已。聊復寄心於動靜之際。豈曰必然。
  徵釋難言所以。即結舉難知之性以起說也。何靜躁之極未易言耶。談真下釋也。謂談不遷則逆於遷。順於遷則違不遷。違不遷。迷性莫返。逆於遷。言淡無味。故使中人聞之如存若亡。下士聞之撫掌弗顧。今欲談不遷不逆於遷。說遷不違不遷。而使中下聞之各得信解者。誠不易言。故靜躁之極未易言也。是以下。常人謂昔物不至今。而論主亦謂昔物不至今。雖談說不遷不離其遷。故不逆於遷。以不逆遷而言不遷故。則意深而有味。故能使中下聞之而各得信解也。又下云人命逝速速於川流。蓋對計常者以無動無滅而言遷。言雖似遷而遷即不遷。故不違不遷。以不違不遷而言遷故。則迷性而可返。故二乘之人聞而悟解。以成道即真也。然則不異之極。非惟言之不易。抑亦知之甚難。故云近而不可知者其唯物性乎。然雖難言難知而不能自已。故聊復寄心於動靜之際。以明遷與不遷。豈曰必然。蓋以說遷乃即不遷以明遷。豈必於遷。說不遷乃即遷以明不遷。豈必不遷。故云聊寄動靜豈曰必然也。
  試論之曰。道行云。諸法本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中觀云。觀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斯皆即動而求靜。以知物不遷明矣。
  此引經論之言以明不遷也。蓋一切諸法來有所從。去有所至。可謂之遷。以來無所從。去無所至。法不相至。故不遷也。言觀方知彼去者。如人從東至西。以方而觀如似有去。故云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