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皆得。
問。既然一體有何義路。於三能變各立一名。第八名心。七意。六識。
答。約偏勝立。
問。請示偏勝。
答。若約緣慮名心。或積集名心。八識皆名心。若集起名心。第八獨名心。何以故。集諸種子起現行故。若等無間名意。或思慮名意。八識皆名意。若恒審思量。第七獨名意。何以故。恒常審慮第八見分為自內我故。若了別名識。八識皆名識。若了別麤境名為識。前六獨名識。
問。何以故。
答。了別六塵麤顯境故。
問。八何義名眼識。等。
答。三義不同。前六從依得名。第七相應立號。第八功能受稱。
問。從依得名。
答。依眼之識名為眼識。乃至依意之識名為意識。六識皆從所依之根。以立其名。
問。為唯爾邪。
答。具有五義。謂依。發。屬。助。如也。依於根。根所發。屬於根。助於根。如於根。具此五義名眼等識。
問。請示一途。
答。依眼之識。眼所發識。屬眼之識。助眼之識。如眼之識。名為眼識。餘五準此。
問。識依眼等名眼識。若識緣色等應名色識邪。
答曰。亦得。何以故。順識意故。
問。如何是順。
答。識者緣慮。緣慮色等。此是順識。
問。既順識義。何不依立。
答。未自在位。眼唯緣色且無相濫。若自在位。諸根互用。一根發識。緣一切境名何境識。有此混濫。不依境立。但可依根。立無過難。
問。如何一根發識緣一切境。
答。且如眼根能發耳識。緣諸聲境。發餘準說。餘根亦爾。古云。耳處能作鼻處佛事等。即此義也。
問。相應立號者。
答。第七由與四惑相應。號曰末那。此云染汙。
問。四惑者何。
答。謂我。痴。見。慢。愛。謂之四惑。
問。功能受稱者。
答。第八由具三藏義故。名為賴邪。
問。三藏名。
答。能。所。執。是名三藏。謂持種義邊。名為能藏。受熏義邊。名為所藏。七執為我。名為執藏。
問。意猶未了。請喻示之。
答。能藏之義。如山藏人。山為能藏(如人能持)。人為所藏(如所持種)。所藏之義。如人藏山。人為能藏之者(如所熏種)。山為所藏之處(如受重者即第八識)。執藏之義。大師解云。是我愛執所攝藏也。如人藏物。
八識了境
問。八識各了何等境。
答。眼了色乃至意了法。七緣第八。八緣三類。
問。眼了色。
答。青黃等色。乃顏色之色也。非質礙之色。若質礙色。有對皆是。
問。聲有徑直。及曲屈聲。耳緣何者。
答。緣徑直聲。
問。不緣曲屈。
答。曲屈是假。分別變者。方可緣之。耳因緣變。所以不緣。
問。何名因緣變。分別變也。
答。因緣變者。唯是現量。任運緣境。分別變者。通比非量。耳唯現量。故唯緣實。
問。誰緣曲屈。
答。唯意緣。
問。何以故。
答。曲屈之聲。帶名句文。有能詮用。故唯意緣。
問香。
答。謂俱生香。和合變異香。可意香。不可意香等。
問味。
答。常說五味等是。
問觸。
答。冷暖澁滑。輕重痛癢。身所領者。謂之觸境。
問。香味觸多。鼻舌身識。各緣幾種。
答。各自俱緣。皆實無假。所以皆緣。
問。法塵境。
答。過未有無落謝等境。皆名為法。別得總名。
問。七緣第八。
答。第七恒執第八見分為自內我。故名七緣第八。
問。八緣三類。
答。謂種子。根身。及器世間。是為三類。
問。何為種子。
答。第八自證分上一分生現功能。謂之種子。
問。種子義。
答。能生義邊。名之為種。如穀麥子。能生芽莖。名為種子。此能亦爾。能生現行。故亦名種。從喻得名也。
難曰。因中見分。不向內緣。見緣種者。種依自證。豈非內緣也。
答。但緣種子。不緣自證。
問。如何能得恁麼自在。
答。如鵝飲乳。水乳既和。但飲其乳。不受其水。功能如是有分限故。
難云。雖如此說。仍向裏緣。何得能免內緣之失。
答。見所緣者。皆相分攝。相不是內。屬外分故。
徵云。爭奈依自證何。
答。所依自證固是內分。能依相分。不名為內。
難曰。相見俱依自證而起。相既屬外。見應亦外也。如蝸牛二角。皆依頭生。二角相望。一何偏外。
答。此內外者。非如隔壁之內外也。但約義理之內外也。見為心分。義說為內。相為境分。義說為外。稱實非外。
問。是外何過。
答。心外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