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6-嘉兴藏

21-云栖法汇---第91页

劳为佛事矣。
答嘉兴包仪甫邑令大燏
既受职。当以仁民为第一事。而庶务才毕。便接本参。则案牍边无非道场也。

弟子才拙性迂。此土又夙号难治。朝夕冰兢。幸免渊坠。而福德凉薄。涝旱频仍。下有必不堪竭之脂膏。上有必不容宽之赋额。抚字催科到此种种呈拙。惟是内不失己。外不负民。颇用自矢。吾师光明藏中或垂悲摄耳。前承手示。案牍之暇。即接本参。自是直截宗旨。所愧劣根。二六时中。常多逗漏。犹望师大慈冥被。使不至堕落坑堑也。
内不失己。外不负民。只此两言。循吏之道竭尽无遗矣。带事修禅。此平常人所难。况复宰职之冗剧者乎。然始觉其难。后证其易矣。卧疾沉困。不能及其余。幸谅。
答嘉定娄子柔居士广绂
八月八日。戒弟子娄坚广绂。顿首和南本师和尚导师法座下。广绂久切向往。幸于春暮。获遂顶谒初心止欲受伊蒲戒而已。过蒙提奖。为说大戒。临别又承法施种种。此生或不沦坠。敢忘师慈。尝悼世缘障重。既苦终鲜。复艰胤嗣。慈母悬悬。未容摆脱。两月前得举一男。今当不计后来成长。遂绝房室。一意净严。庶几不负接引。但恨禀性素慈。而偏深嫉恶。亦知颠倒分别。挂碍匪轻。虽痛自刻责。而遇有不平。辄复背觉。惭悚如何。会友人入山。附讯起居。不觉此心已驰于五云之麓矣。秋气渐高。伏惟为法为众生倍万珍重。
好善疾恶。人情也。恶而不疾。是同恶也。今谓疾恶一事。而分二心。恐己亦有是恶。而疾之。疾之者。以为戒也。可也。但见彼之恶而疾之。又疾之已甚。不可也。若立朝临民则小异。司黜陟之柄。操赏罚之权。宁有任其恶而不黜不罚者乎。则一以直心行之。因物付物。终日疾恶而已不与也。更详之。
答常熟严天池郡守
小儿严楞。钝根汉也。沉溺世乐。殊无自超意。天幸近罹家难。稍稍动心。澄因令之亲近有道。尚洒以甘露。醒其尘劳乎。仍希留彼旬月。重沾法香。即师不与一言。已自声如雷矣。舍亲王季和。大贤也。有为而投师。是其不幸中至幸。以肤见观。此兄似应以宰官身淑世者。不审法眼视之若何。谅迎机之训。虚往实归耳。
令郎沉厚简默。想因世缘之变。所谓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矣。王季和。为二兄及诸契友力挽而去。谨覆。

人生闲忙。亦有分定。必待极闲而后办道。终无日矣。忙里取闲。得一时空。便收拾散乱之心。摄归正念。久之自然有得。
答袁沧孺治中广 
居恒思念佛法门。乃彻上彻下工夫。不碍摄心常念。亦不碍读诵研穷。弟子所深喜者。惟台宗玄义止观。其究竟亦只是念佛。故智者大师以十六观归于三观。厥旨甚深。其理甚妙。老师禅观之余。祈以法语数行。见示用功之要。如来世尊勤恳一生。只要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老师用心与佛无二。如弟子庸暗。未识可入此道否。愿以慈誓摄我。早令开悟。当生生世世为法眷弟子也。
禅宗净土殊途同归。所谓参禅只为明生死。念佛惟图了生死。而要在一门深入。近时性敏者。喜谈禅。徒取快于口吻。而守钝念佛者。又浮念不复观心。往往双失之。高见盖灼然不惑矣。今惟在守定而时时切念勿忘耳。
答福建陈价夫居士广缙
缙向谓西生观法至简易行。及观弥陀疏钞。始悟百径千门。元无异证。尘棼境夺。又复苦难。回思狗骨如山。吒波不远。则又戄然发竖。眩目瞠心。荡漾无依。主宾混战。如弟子者。最可哀怜。拽鼻不回。频愁落草。入廛未得。何日忘牛。伏愿和尚慈悲。直拨病根。痛加鞭策。
来谕入廛垂手。是得道以后事。诚远矣。若古所谓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来。此正今日事。不可诿之难也。读书作文时。仰事俯育时。作主作宾时。乃至登科入仕。上事君。下治民时。其入草拽回。时时所可致力者。其力行之。

诸作具见旷世逸才。今回心此个门中。非夙有深根。何以至是。当时时返照。此一片英华从何处流出。则不负平生矣。
附陈居士回书
参授以来。忽忽又经五载。颟顸漫浪。虚度岁时。伏读慈诲云。但看此一段英华从何处流出。只此半偈。便足征心。反覆寻求。莫知厥绪。埋头没脑。沦溺可悲。尚冀慈恩。惓惓开导。
答桐城孙镜吾居士广宇
佛说普门品。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老师大悲。菩萨再来身也。乘大愿船。泛生死海。不着此岸。不留彼岸。不住中流。惟以济度为事。使末法众生一启口而往生随根器而摄入。师之功德。赞不可尽。迩者复疏钞弥陀。又于方便中作最殊胜方便。只此四字旋乾转坤。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渴欲领教。无繇先容。兹惟铸造四十八愿佛相。欲迎奉他方净土供养。商议靡定。近会三德师云。云栖二六时中常礼四十八愿。若得此像供养最妙。翼即遍告宰官及四辈人等。莫不欢忻鼓舞同声赞叹曰。因果相对。三宝相称。岂善知识之感招。抑弟子于老师有夙缘耶。不识老师肯容纳否。专候法音。傥得不弃。弟子幸甚。此土众生幸甚。
末法谈禅便厌闻净土。居士究心祖意。而复栖神乐邦。可谓事理融通。见处圆彻矣。来谕圣像。举众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