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6-嘉兴藏

21-云栖法汇---第95页


读致曲一编。具见公学问直捷简要。曰诚曰仁。全从心地下功。而又能即本体便为工夫。尤是履真践实。非空事浮言者。主持道学何以尚焉。若所言儒释之疑。兹以宋刘学士三教平心论并本朝沈待诏续原教论二书奉上。其论儒释颇为明尽。幸一览。又奉楞严经一部。此经恐洙泗濂洛所未及道。亦非老庄所可并论。愿平心细心长远心观之。公虽克绍儒宗。而下询葑菲。感公真诚。故不敢隐。
答金居士广聚
来问曰末后紧关。曰甚深之旨。曰本地相应。曰直提指斯事。紧也。深也。本也。直也。皆切问也。然只在近思而已。除此灵知炯炯外。皆缓耳浅耳末耳曲耳。诚即此念佛一念所起觑得破。管取大事了毕。又不可见如是说。便作思惟卜度。穿凿求通。则反失之矣。但念念体究。真积力久而自得之。方是证悟。
答檀林广玄
耆宿未见了了。不足恐怖。盖彼心力实不曾用尽耳。今既有疾。亦不必以勉强勇作。但依经中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一味省缘。可省便省。不得已者然后应之。自然工夫得力矣。
答吴居士广镜
武夷山中信是修道之所。既信念佛。但内看念佛的是谁。便是脚跟下推寻也。又尊堂暮景不审有贤昆仲奉事否。如无其人。不可远离膝下。然自奉亲之外。万事俱束高阁。则庭帏即泉石也。
答余姚韩清泰居士广梵
来问一门深入之旨。彼盖为门庭各别者言。今念佛者即在念佛上参。依旧是一门。非二事也。若参究不便。则蓦直念去亦得。复设一喻。如习举业者。易与诗等二门也则诚不可兼。以无双经入试故。只易一经。或读文或解理。可云二门否。未闻解理之悖于读文而不可兼也。
答湖州钱叔达居士广润(后出家号具蒙)
令郎书返璧。虽逢厄难。顿绝诸缘。一心念道。则因祸而致福矣。易曰鼎颠趾利出否。此之谓也。
答嘉兴孙无高居士广抑
得书。知留心戒学。喜慰喜慰。世路中岂能全免戏论。久之自当渐化。所问绮语。则华饰而乏情实。及淫词艳曲荡人心虑者皆是。而经中所称妄语。正指凡夫妄号圣人。余皆小妄。名戒不精。不名破戒。法门无量。约之不出戒定慧三。当遵楞严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此三语者可终身行之也。

抱疾穷山。虽相念。无便通一音问。顷闻世缘已偶。甚慰。得书。又知在世缘中不忘信力。尤惬远怀耳。盖处世须是随缘。不必断尽世缘然后为道。但外顺人情。中存智眼。久之自有所得。

蒙吊慎初。谢谢。凡称系籍本山。而黩货诸方。非缁门之良也。傥有之。愿简察焉。

久别正忆念。而守山以书至。始知就馆周氏。新科又在迩矣。无暇力究此道。惟存之不忘志之不退可也。

日课就帖上略注。以今尚有举业。其净修。惟贵简约直捷。未可繁多。如观音文金刚经无暇诵持。则一味念佛亦自功德不少耳。
答余姚蒋居士广秩
亡者存日既具信根。临终不失正念。天人招之。非夙善何以及此。况更为礼忏以助之乎。不必悲伤。当生庆悦矣。其诵经十万之数。虽不补完。亦于亡者无过。为补之。则存亡两利矣。
答张百户广湉
妄念是病。念佛是药。久病非片剂所能疗。积妄非暂念所能除。其理一也。莫管他妄念纷飞。只贵在念佛精切。字字分明。句句接续。极力执持。方有趋向分。所谓真积力久而一旦豁然。喻如磨杵作针炼铁成钢者定不诬也。入道多门。惟此一门最为捷径。不可忽。不可忽。
答吴江盛如林居士广霆
念佛喻医药。看教喻医书。念佛要矣。教亦须明。今当二六时中。八九分念佛。一二分看教可也。
答楚僧若无
老病沉困。不能详览。种种议论。略涉一二。大都明切畅快。虽然。不若置之。且尽心尽力做真实工夫为是。
答徽州吴季立居士大洲
不必忧罪业深。不必疑根性钝。经云。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万亿劫生死重罪。何疑乎业深。又古圣云。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何忧乎根钝。见方友。即以此告之。
答闻子与居士大晟
禅教如目足相资。但以修禅为主。而明教辅之可也。
与绍兴王龙溪进士
居士禹门早跃。破桃浪之千层。海藏今开。护竺坟之万轴。说法则口施甘雨。咀玄则颔孕灵珠。盖现头角于吾宗久矣。兹欲借任公之钓钓居士。恐居士鼓鬣扬威。搅浑沧海去也。昔日虎溪一笑。声震寰区。今到龙溪。重堪绝倒。然虽如是。有一溪。朝游猛虎。暮隐狞龙。且道唤作甚么溪始得。老维摩不吝辩才。示一转语。
与苏州刘罗阳居士
曩启专以念佛求生净土奉劝。然此道至玄至妙。亦复至简至易。以简易故。高明者忽焉。夫生死不离一念。乃至世出世间万法皆不离一念。今即以此念念佛。何等切近精实。若觑破此念起处。即是自性弥陀。即是祖师西来意。纵令不悟。乘此念力往生极乐。且横截生死。不受轮回终当大悟耳。愿翁放下万缘。十二时中念念提撕。是所至望。
与江阴冯筠居居士
来谕良有理。盖衙门清冷则不损慈悲。为民造福则无非佛法。不肖以此意劝令郎从亲之令。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