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6-嘉兴藏

83-大藏一览---第107页

者。华严经中。十方云集诸来菩萨。方来虽异。共会说法。是名不共共教。
○如是辨明教相差殊。使始学之流知其权实也(第三卷)。
但原观色之一法  随机立教有多般
宗镜云。故知立教。皆为对机。机宜不同。教分多种。且如观色一法。五教证入不同。
○初小乘见是实色。不说性空。
○初教见此色法。从缘所成。必无自性。即空无所有。如波归水。
○终教见色空无碍。以真空不守自性。随缘成色。即是幻色虚相无体。是故色即空而常泯。空即色而常存。要由自尽之色。方是空色。成色之空。乃是真空。举体互融。无有障碍。如水入波。
○顿教一色法无非真理所收。是故此色即真理一味。更无别法。而可显说。水波双绝。
○圆教起即全收。一多互摄。同时成立。一块圆明。随举即色。随举即空。义味自在。随智取用。何以故。随举一门无不显现。古德云。皆本一心而贯诸法。(车字函第七卷)。
医王用药分三品  如来逗教亦复然
又云。譬如上医。以非药为药。中医以药为药。下医药成非药。且非药为药者。如云无有一物不是乎药。揽草皆成。如行非道而通佛道。即烦恼而成菩提。以药为药者。即应病与药。随手痊愈。附子治风。橘皮消气之类。如观根授法。思觉多者。修数息观。淫欲多者。修不净观之类。药为非药者。不识病源又增其疾。如说法者。不逗其机。则醍醐上味。为世珍奇。遇斯等人翻成毒药(富字函第三卷)。
因其中道以辞遥  遂设化城令暂息
法华经云。佛告比丘。当知如来方便深入众生之性。知其志乐小法。深着五欲。为是等故说于涅槃。是人若闻则便信受。譬如五百由旬险恶之处。有一导师。善知险道通塞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至珍宝处。所将人众。中道懈退。白导师言。我等疲极。前路犹远。今欲退还。导师愍彼。舍大珍宝。以方便力。于险道中。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莫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前入化城。生安隐想。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倦。而灭化城。语众人言。宝所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如来导师亦复如是。知诸生死恶道悬远。若诸众生。闻一乘者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怯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应当筹量。所得涅槃。未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方便说三。(竹字函第三卷)。
要集云。昔一聚落。去王城五由旬。彼有美水。王敕日日送水。村人疲苦。悉欲逃移。村主语之。汝等莫去。我当为汝白王。改五由旬作三由旬。使汝得近。往来不疲。即往白王。王为改之作三由旬。众人闻已。便大欢喜。世间之人。修行正法。度于五道向涅槃城。心生疲倦便欲舍离。如来法王有大方便。于一乘法分别说三。小乘之人闻之欢喜。以为易行。进德求度。如彼村人。亦复如是。(帐字函第二卷)。
说诸法相分三种  依他遍计与圆成
瑜伽论云。如来说诸法相。略有三种。一者遍计所执相。谓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别。乃至为令随起言说。二者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三者诸法圆成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渐渐修集乃至菩提。方证圆满。如眩翳人眼有翳病。遍计执相。当知亦尔。如眩翳人青黄等相。差别现前。依他起相。当知亦尔。如净眼人离眩翳患。本性所行。无乱境界。圆成实相。当知亦尔。(缘字函第六卷)。
语默视瞬皆为说  见闻知觉岂非听
宗镜云。语默动静。无非佛事。如云台宝网尽演妙音。毛孔光明皆能说法。香积世界。餐香饭而三昧显。极乐国土听风柯而正念成。丝竹可以传心。目击以之存道。既语默视瞬皆说。则闻见觉知尽听。苟能得法契神。何必要因言说。如琴中传意于秦王。脱荆轲之手。相如调文君之女。终获随车。帝释有法乐之臣。马鸣有和罗之技。皆丝竹传心也。目击道存者。庄子云。夫子欲见温伯雪子。久而不见。及见。寂无一言。及出子路怪而问曰。夫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何以寂无一言。子曰。若斯人者。目击而道存。亦不可以容声者矣。若云台。若宝网。若毛孔。若光明。皆能说法者。华严经中可见。(富字函第四卷)。
善哉若有闻法人  由斯无一不成佛
宗镜举法华经偈云。
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
昔泥蛤闻法而生天(故事见十善品)。厩象听经而悛恶(故事见杂缘品)。比丘信受而获果。女人思惟而悟空(故事见禅定品)。○(富字函第六卷)。
或因恶境接众生  譬若莲华开烈日
大乘论云。有时菩萨正居王位。或现种种逼恼众生。是以安立于戒律中。
○释曰。众生有二种。或宜欢喜教化。譬如拘物头花因凉月开敷。或宜逼恼教化。譬如莲花因烈日开敷。菩萨亦尔。如那罗王。及善财童子。或现可爱事。或现可畏事。安立众生于善处。(与字函第四卷)。
然佛从来平等法  接物何尝贵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