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6-嘉兴藏

83-大藏一览---第108页

大庄严论云。佛难波斯匿王。分别出家贵贱。我不以为贵选择王贤等。亦度下贱优波离等。我不齐为大富长者须达多等。亦度贫贱须赖多等。我不齐为大智舍利弗。亦为钝根周离槃特等。我不齐为少欲知足摩诃迦叶。亦为多欲婆难阤等。我不齐为耆旧宿德优楼频螺迦叶。亦为幼稚须阤耶等。我不齐为憍慢婆迦赖等。亦为极恶鸯掘摩罗。我不齐为多智男子而为说法。亦为浅智女人而为说法。佛告波斯匿王。若娶妇嫁女。应择种姓。此佛法中。唯观宿世善恶因缘。不择种姓。唯观信施。不观珍宝。索戒清净。不索家门清净。偈曰。
佛法无偏党  平等示正道  为一切众生
 作安隐正路  譬如大市中  示买一切物
 我法市亦尔  不择其种姓
(君字函第七卷)。
岂是文殊不知者  俯为众生故问之
涅槃经云。佛答文殊。譬如轮宝上下回转。如来说法亦复如是。能令下趣诸恶众生。上生人天。乃至佛道。是故汝今不应赞言。如来于此更转法轮。文殊白佛。我于此义非为不知。所以问者。为欲利益诸众生故。(一字函第三卷)。
若受如来所说法  甘投火聚愿求闻
华严经云。菩萨勤求佛法。所有珍财。皆无吝惜。不见有物难得可重。但于能说佛法之人。生难遭想。是故菩萨于内外财。为求佛法。悉能舍施。无有恭敬而不能行。无有憍慢而不能舍。无有承事而不能作。无有勤苦而不能受。若闻一句未曾闻法。生大欢喜。胜得转轮王位。若得一偈未曾闻法。能净菩萨行。胜得帝释梵王位。住无量劫。若有人言。我有一句佛所说法。能净菩萨行。汝今若能入大火坑。受极大苦。当以相与。菩萨尔时作如是念。我以一句佛所说法。净菩萨行故。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大火满中。尚欲从于梵天之上。投身而下。况小火坑。而不能入。然我今者为求佛法。应受一切地狱众苦。何况人中诸小苦恼。菩萨如是求于佛法。如其所闻观察修行。非但口言而可清净。(爱字函第五卷)。
听法之人不宗敬  如斯之辈莫与谈
菩萨戒经。人在高处。己身处下。不应说法。除为病患。心不信者。不应为说。不厌生死者。不应为说。人在己前。人覆头者。求过失者。不应为说。何以故。诸佛菩萨。恭敬法故。若说法者。尊重于法。听法之人。亦生宗敬。至心听受。不生轻慢。是名清净说。(贤字函第三卷)。
按教明心指标月  由文见义色因灯
圆觉经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
楞伽经云。佛告大慧。善于语义。知语与义。不一不异。义之与语。亦复如是。若义异语。则不应因语而显于义。而因语见义。如灯照色。大慧。譬如有人持灯照物。知物如是。在如是处。菩萨亦尔。因语言灯。入离言说。自证境界。(四字函第四卷)。
灯虽显色见由眼  眼非见性乃由心
楞严经云。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染字函第一卷)。
依趣于义不依文  依趣于智不依识
宝积经云。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于四依趣善能具足。所谓依趣于义不依趣文。依趣于智。不依趣识。依趣于了义经。不依趣不了义经。依趣于法。不依趣数取趣者。云何名为依趣于义不依文。所言文者。谓世间法。传习文词。所言义者。谓通达出世间法。乃至如来所演八万四千法藏声教。皆名为文。诸离一切言音文字。理不可说。是名为义。云何依趣于智。不依趣识。谓善巧了知诸有言教数取趣义。是名为识。此不应依。诸有言教。如法性义。即是于智。此应依趣。云何不依趣不了义经。依趣了义经。若诸经中。说世俗谛。名不了义。说胜义谛。名为了义。乃至经中所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差别。是名了义。云何依趣于法。不依趣数取者。若有依止数取之见诸所缘法。如是之相名数取者。如来依世俗谛为众生说。若有众生于此言教起于执着。如是等类。不应依趣。何以故。如来欲令于彼正依趣故。说如是法。汝等依趣诸法实性。无宜依趣彼数取者。何等是为诸法实性。谓无有变异。无有增益。无作。无不作。不住无根本。如是之相。是名法性。(官字函第二卷)。
摄心归一魔无便  如龟藏六狗难伤
宗镜举禅门中云。不怕念起。唯虑觉迟。又云。瞥起是病。不续是药。是以初心摄念为先。是入道之阶渐。昔佛在世。有一道人。在河边树下学道。十二年中。贪想不除。目色耳声。身静意游。曾无宁息。十二年中。不能得道。佛知可度。化作沙门。往至其所。树下共宿。须臾月明。有龟从河中出。来至树下。复有水狗饥行求食。与龟相逢。便欲啖龟。龟缩头尾。及其四脚。藏于甲中。不能得啖。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