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己见是。余者非。便生心于己见上。后更起心。取前身见。亦名为足上见取。故俱舍论云。一切有流法圣人所弃舍此见于境。僻埶坚牢。非圣慧刀无由令舍。第六明贪使过者。或爱自身他身。或爱妻子室宅田园。或爱善法。如爱佛菩提等若依大乘。此皆是使。第七明瞋使过者。大庄严论云。身如干薪。瞋恚如火。未能烧他。先自焦身。又正法念经云。瞋心如火。烧一切戒。瞋是大斧。能破法轿。又华严经云。一切恶中。无过是瞋。第八明痴使过者。若依成论。邪心分别。无正慧明。故曰无明。又毗昙论说。无明使有其二种。一者不共。二者相应。言不共者。于四谛理。及色声香味触等。缘而不了。是独无明。二相应无明者。一切诸烦恼中。无知之心。与诸使合。名为相应无明。此无明。在善无记中。要观无性。方得渐除。迷事取性。则成有漏。第九明慢使过者。慢有八种。一直名慢。谓我胜彼。有恃我心。二者大慢。谓于等处自谓为大。三者慢慢。谓于上境。谓己胜彼。此过最重。四者不如慢。谓他行德。过己弥深。虽不如彼。凌他多边。五者傲慢。谓于父师长上。不肯恭敬。六者我慢。谓于色心无我法中。埶我自高。七者增上慢。未得圣而谓已得。于此出世。增上法中起心生慢。八者邪慢。谓无德自高。恃恶凌人。此八慢心。皆悉名为慢使烦恼也。第十明疑使过者。疑有二种。一疑事。如夜见树。疑为人等。此诸事疑。若望大乘。是暗妄心。二者疑理。一切世间出世间事。皆不能成。但起决定心。学不须疑。上下皆有十使。上界虽无粗现瞋使。自余九使。皆常具。有修得定者。虽伏欲结。由有此使。故不得出世界也。

  迷理部

  述曰。迷理不同。良由众生无始时来。流转生死。不能断漏。得出世果。致令十使烦恼。是能障业。四真谛法。是所障理。言四谛者。一苦。二集。三灭。四道。生灭无常。理实是苦。逼迫行者。名为苦谛。谛是实义。审尔不谬。故称为谛。有漏善恶。皆能生果。理是因集。名为集谛。烦恼尽处。名之为灭。理实不生。名为灭谛观理除壅。此实不虚。名为道谛。若依毗昙论云。身见边见唯迷苦谛。依身苦报。计断计常是故边见亦迷苦生。是故身见不依集起。知集非我。不名迷集。边见依身。亦不依集。若论戒取。迷苦及道。谓精勤苦行。能断生死。不知事中苦身是道。身苦非是圣道。是故戒取。有迷苦者。有迷道者。不迷于集灭。是圣果。若论邪见见取及疑邪见者。谤无因果。该凡及圣。是谓通迷见取者。于自身报。取为第一。即为迷苦于是善业。计为第一。即名迷集。若取梵天。无想天等以为涅槃。名为迷灭。于彼戒取所言之道。取为第一。名为迷道因之与果。不知有无。生疑不决。故苦集非道。识观是道。方断戒取。正识灭道。以为第一。不将有漏。以为胜好。知世可厌。方断见取。以见四谛。不生疑谤。证信决定。方断绝疑邪。是故身边戒见邪疑迷理而生还见理断不将尘境色声等事。以为我人计断常等。故虽正识色声等事。不断我心。乃至疑使。若论负瞋痴慢四使。通障见修。皆迷理事。谓依见起则名迷理。若依事生则名迷事。故见理时彼瞋则断。依见起痴不知见过。后见理时。彼痴则断。依见起慢。恃见自高。后见理时。彼慢则断。是故贪等依见起者亦是迷理。见理方断。所言贪等依事起者谓依尘境色声香等。于此起贪缠绵难断。故见理时。仍有未断后更修道数数渐除。瞑慢痴等。依事皆尔。此明十使。迷理不同。

  断障部

  述曰。此十使烦恼。断有难易。诸惑难识易断。贪等四使。易识难除。难识者。谓凡常迷理。易断者。入理即尽。若依诸经教人入道。多直说观生灭无我。则断诸结。出离生死。又如经说。缘觉性人。不解四谛法门名字。直藉事缘。观生无我。便断诸结。过诸声闻。于此直作无我。观中虽不作其四谛别解。如此观时。具有四谛。谓彼所观。有漏报身。念念生灭。是理苦集。从前名苦。生后名集。知无我时。即是见苦。尔时无我。即断事集。所断不生。即是证灭。此能观智。即是圣道。是故直观无我之时。具有四谛。断结得出。不要别观四谛方出。故成论引经说言。如甄叔迦经中。说种种得道因缘。非但以四谛得道。故知入道不要别观。总无我一行亦得。若能明见身心无我。则是见道。断诸见惑。但诸见惑。约谛分别三界。合说有八十八。若学修善者。皆知厌贪瞋痴慢于其我心。及执戒等。不学是过。是故难识。如涅槃释我见戒取及以疑等一切众生。于戒取中。不见其过。故使为结。若学观身心生灭。分见无我。烦恼薄时。即知观智。是断法道。心中六使。自然永无。谓知色心。生灭非人。则无我心。边见自断。以观见理。识圣道故。正信无疑谤无自断。智慧是道。戒等非胜。则无戒取。见取自断。是故六使。难识易断。以难识故。无始来迷。以易断故。解理则尽。不同贪等。易识难断。以易识故。人多不埶。以难断故。那舍亦有。是故智人。学修业者。惟修观解。除迷入道。若学观行。虽昧名凡。少解理时。即无妄取。若不学解。恒迷道法。虽修诸善。不除邪埶。非直妄埶。自不能出多谤正法。及行道者。以其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