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释。一切众生。皆有罪过。宜应放舍。佛语卢至。汝还归家。看汝财物。卢至白佛。所有财物。帝释用尽。归家何为。帝释语言。我不损汝一毫财物。卢至语言。我不信释唯信佛语。以信佛故。即便得须陀洹果。又百缘经云。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目连。在一树下。见一饿鬼。身如燋柱。腹如太山。咽如细针。发如锥刀。缠刺其身。诸支节间。皆悉火然。渴乏欲死。唇口干燋。欲趣河泉。变为涸竭。假令天降甘露堕其身上。皆变为火。目连即问业缘。尔时世尊。告目连言。此贤劫中。波罗柰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有一沙门。涉路而行。极患热渴。时有女人。名曰恶见井傍汲水。住从乞水。女报之曰。使汝渴死。我终不与。于时沙门既不得水。服道而去。时彼女人。有来乞者。终不施与。其后命终。堕饿鬼中。以是业缘。受如是苦。
邪见部
又中阿含经云。佛告比丘。若凡愚人。作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命终之后。生于恶趣泥犁之中。受极苦痛。而不命终。要令恶尽。乃得出耳。地狱罪毕。生于种种。畜生之中。常处暗冥。共相啖食受苦无量。畜生罪毕。或生人中。贫穷下贱。为他役使。形貌丑陋。耳根残缺。或复短命。若作恶业。身死还生在泥犁中。轮转无穷。佛告比丘。若智慧人。身作善行。口善行。意善行。命终生于善处。天上一句受乐。如转轮王。与七宝俱。人间。四妙。佛告。比丘。此为乐不。比丘答佛一宝一妙。犹为极乐。何况七宝四妙居耶。
嘉兴大藏经 醒世录
醒世卷八目录(细观禅戒人。可不思自过自悔。劫孽应时立涤)六度篇(布施 法施 财施 劝持戒 感应录 劝忍 精进 策修 感应缘(二验))禅定部(述意 引证 头陀 感应缘(二验) 智慧 感应缘(二验))忏悔篇(述意 会意 仪式 洗忏 感应缘(二验))受戒篇(神卫 八戒 会名 功能)三聚部(戒相 优劣 感应缘(二验))破戒篇(引证 感应缘(二验))受斋篇(感应缘(二验) 破斋 感应缘(一验))赏罚篇(引证 感应缘(一验))利害篇(引证 感应缘(一验))秽浊篇(五辛 感应缘(一验) 便利 感应缘(二验) 酒肉 感应缘(一验))病苦篇敛念部(感应缘(三验))舍身篇(感应缘(三验))送终篇(受生 感应缘(四验))法灭篇(五浊)杂要篇(四依)翻译部(附音释)
醒世录卷八
武原居士徐昌治觐周 编辑
金粟寺住持行元百痴 校阅
六度篇
布施部
如涅槃经云。菩萨凡行施时。不见受者。持戒破戒。是田非田。此是知识。此非知识。施时不见是器非器。不择日时。是处非处。亦复不计饥馑丰乐。不见因果。此是众生。此非众生。是福非福。虽复不见施者受者。及以财物。乃至不见断及果报。而常行施。无有断绝。菩萨若见持戒破戒。乃至果报。终不能施。若不布施。则不具足檀波罗蜜。若不具足檀波罗蜜。则不能成阿耨菩提。又净业障经云。若菩萨观悭及施。不作二相。持戒毁戒。不作二相。瞋恚忍辱。懈怠精进。乱心禅定。愚痴智慧。不作二相。是则名为净诸业障。又佛说太子须大拿经云。佛告阿难。过去不可计劫时。有大国名为叶波。其王号曰温波王。有二万夫人。了无有子。王自祷祠诸神。夫人便觉有身。至满十月。太子便生。字为须大拿。至年十六。书艺悉备。少小以来。常好布施。太子年大。王为纳妃。名曼坻。国王女也。端正无比。太子有一男一女。太子自惟。欲作檀波罗蜜。出城游观。帝释化作贫穷聋盲喑哑人。悉在道边。太子见已。愁忧不乐。太子白王。欲从大王乞求一愿。不审听不。王答欲愿何等。不违汝意。太子言。我愿欲得大王中藏所有珍宝。置四城门外。及着市中。以用布施。在所求索。不逆其意。王语太子。恣汝所欲。太子即辇珍宝。着四城门外。及着市中。恣人所索。八方上下。莫不闻知。千里万里来者。恣意与之。时有敌国怨家。闻太子好喜布施。即会诸臣及众道士。共集议言。叶波国王。有行莲华上白象。名须檀延者。多力健斗。每与诸国共相攻伐。此象常胜。谁能往乞者。有婆罗门道士八人白言。我能往乞。当给我粮。王即给之。八人即诣叶波国。至太子宫门。悉皆柱杖。俱翘一脚住。自言远来欲有所乞。太子闻之。甚大欢喜。便出迎之。前为作礼。因相慰劳。问何所求道士答言。我闻太子布施。名流八方。上彻苍天。下入黄泉。布施之功德不可量。欲从太子乞行莲华上白象。太子即将至厩中。令取一象。道士等八人言。我正欲得行莲华上白象。名须檀延者。太子言。此大象。是我父王之所爱重。若与卿者。我即失父王意。或逐我出国。太子即自思惟。我前有要。在所布施。不逆人意。今不与者。违我本心。若不以此象施者。何从得成无上平等。即敕左右。被象金鞍。疾牵出来。太子左手持水澡道士手。右手牵象以授与之。欢喜而去。太子语道士言卿速疾去。王若知者。便追夺卿。道士八人。即便疾去。国中诸臣闻以象施怨家。皆大惊怖。王闻愕然。今得天下。有此象故。此象胜于六十象力。而太子用与怨家。恐将失国。当如之何。太子如是布施。中藏日空。恐举及其妻子。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