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6-嘉兴藏

257-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第43页

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
问意云未审此经有何名目不有名目如何奉持答文可知征意云如来常说诸法名相皆空今特立此名者有何所以释意云我所立者名即无名无名之名岂违空义为受持故于无名中强立名耳。
佛立经名约能断惑断惑故胜也则非般若者无著云对治如言执故。
佛立等者释立名之因因即所依之义谓金刚有能坏之义般若有观照之功法喻双彰故曰金刚般若其实亦约能坚之义以立今且就用释之具如题中及七义句中说也断惑故胜者众生流转为遭惑染若断惑染成佛无疑岂不胜乎对治等者约名显义义实名虚若执虚名安得实义虑有斯执是故对治也。
○三佛无异说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问意云汝谓如来除所证之法外更有别异之说不答意云如来除所证之法外更无别异之说此段蹑于次前立名处来意云非唯立此经名名即无名凡有所说悉皆如此又非我独尔诸佛亦然。
无所说者无别异增减之说但如证而说既如其证则无所说三世佛皆然故云无异说故论云无有一法唯独如来说余佛不说无著云第一义不可说。
无别等者谓释迦一佛初中后说竟无别异增减然乃但据真实无差不约言辞有异耳但如下出所以也凡有说时皆如其证证中无说岂有异耶三世下结通诸佛以诸佛同证竟无二源不证则已证则无别也若未至极位在因地中随其所说各各差别何以故所证不同故如地前地上十地节级不同由是果人决无异说故云下结成上义既一佛多佛过去未来所说皆同咸如其证如证之说不亦胜乎故论云下引证唯独等者说般若能断烦恼无有一佛不作此说余皆若此第一等者以谛理离言说相离名字相故不可说此证前既如其证则无所说也然无著天亲语虽似异其意实同既如其证岂非第一义耶。
○四施福劣尘胜。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问答之文可见释意云所言尘者非烦恼尘但是地尘所言世界者非染因界但是地尘界此即蹑前校量中来由前说河沙宝施不及持经惑者所闻未能诚信所以如来特说此义使其明见优劣用涤所疑具下疏文昭然可见。
论云宝施福德是烦恼因以能成就烦恼事故地尘无记非烦恼因故尘胜施劣大云云故诸地尘则非贪等烦恼尘是名无记地尘如来说三千界非烦恼染因界是名地尘无记界是则界为尘因尘不生烦恼施为福因福生烦恼。
论云等释尽其意意云碎界为尘尘上不起烦恼宝施得福即有贪瞋五欲自娱无恶不造故相传云布施是第三生怨所以尘界胜于宝施且尘界但不起过尚得为胜况受持此经定招佛果岂可以为劣哉由是相望便有三重胜劣谓宝施不及尘界尘界不及持经持经尚胜于尘界岂得不如宝施如百姓不如宰相宰相不如天子天子尚胜于宰相岂得不如百姓喻中天子最胜也法中持经最胜也经胜所以岂不昭然大云下但对经文以拣法喻更无别义然其意者说微尘是尘说贪等亦是尘以俱有坌污之义故说三千为界说烦恼染因亦为界以皆有为因之义故亦可三千是器界烦恼是有情界故也今则拣非贪等尘及染因界但是地尘及三千界也是则结释上义并如前说。
○五感果离相胜。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问答之文可知征意云以何义故不以三十二相为法身如来释意云如来说三十二相非是法身无为之相但是化身有为之相故。
恐施宝者云我施求佛谁言烦恼故此经云可以相为佛不论云持说此法能成菩提胜彼福德何以故彼相于佛菩提非法身相故经福能降施福得三十二相意明经福降施方得色相佛身若但宝施即烦恼因。
恐施等者叙经起之意也恐彼意云若施不求佛即起烦恼本为求佛云何烦恼彼所求者即是三十二相之身为破此见故复问之持说下且标胜劣谓宝施但得色相持经即得菩提故云胜彼福德何以故者征意云既得三十二相何不得菩提彼相下释也理法身是菩提相彼三十二相非菩提相所以言者菩提无相故由法身即菩提相非菩提相空矣又于其中法身则胜色身则劣何以故法身无为真实性故色身有为影像相故然由持说因胜故果中获法身宝施因劣故果中获色身故上标云持说此经胜彼福德经福下转遮谬解恐施宝者闻上所说便云虽知色身劣于法身宝施不如持说我以不能持说不要法身但将宝施成就色身相好既圆则亦妙矣为遮此见故此云也谓前且约别义分于因果故说施感相身若据实义而论空施不成相果何者由无智慧随相生情所施虽多唯成有漏纵得三十二相但是转轮王色相虽同不名为佛若能持说此经则智慧圆起依慧行施不住有空以无漏因获无漏果如此三十二相始得名为佛也意明下结释上义不逾前说。
○二约内财校量倍显经胜二初校量胜劣。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经意如文可知但甚多之言显超命施之福也。
舍身胜于宝施持说又胜舍命。
舍身等者意恐人闻宝施不及受持便谓以是身外之财所以劣于经福若将身命布施必胜受持为破其见故有此文沙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