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6-嘉兴藏

257-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第42页

据实教不约权宗故是无为也故净名云佛身无为不堕诸数佛身无漏诸漏已尽也。
●二引论广释二初引本偈。
故偈云远离于诸漏及有为法故。
此偈标远离有为有漏意显唯有无漏法体。
●二引论文三初双标。
论云若如是即无有物若如是即名有物。
若如是者指经征起以标也。
●二双释。
以唯有清净身故以远离有为法故。
清净身即法身也此释有物之句即是经中是名大身也问此说报身云何言法答以法报合说二身不殊以此实教理智无二故得云耳以远离下释无物之句也即是经中佛说非身也法身既是无为则离有为生灭有为尚离况有漏耶故此释文不言诸漏。
●三双结。
以是义故实有我体以不依他缘住故。
谓以是远离及唯有故显得法身真我无漏无为不生不灭湛然清净故有实体名为有物不如凡夫遍计之我有漏有为即生即灭如彼梦幻无有实体也以不依下结无有物亦是重显所以也以不依于五蕴有为之缘而住唯如如及如如智独存故有实我当知凡夫皆依五蕴有为缘住五蕴尚假况所计我耶缘法非己故云依他也。
○二校量显胜二初约外财校量广显经胜二初校量胜劣三初约多河以辨沙。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恒河者从阿耨池东面流出周四十里沙细如面金沙混流佛多近此说法故取为喻。
阿耨池者此赡部洲从中向北有九黑山次有大雪山次有香醉山于雪北香南有阿耨池此云无热恼纵广五十由旬八功德水充满其中于中四面各出一大河东名殑伽河绕池一匝流入东海南信度河西缚刍北徙多皆绕池一匝如次入南西北海今经恒河即殑伽也言恒者译者讹也周四十里者谓初出池口处也佛多下出取喻之由然说此经时但在祇园余说法时多近于彼故以喻也。
○二约多沙以彰福。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论云前已说喻何故复说偈云说多义差别亦成胜校量后福过于前故重说胜喻何故不先说此喻为渐化众生令信上妙义故又前未显以何等胜功德能得菩提故。
论云等者征也谓三疑之后四果之前已说宝施之喻今复说者岂不重耶偈云下释也谓前说一三千界宝施此说无量三千界宝施虽则总是多义总是胜校量然其后其即多中之多胜中之胜故重说也斯则言说重而义意不重何故下转难意云何不于前文中便说此喻耶为渐下约人通也谓机浅法深顿说难信渐次诱引令知胜德又前下约法通也谓前喻之前未说四果无心释迦无得严净国土不严而严修证佛身无证而证是故校量之喻亦未能胜后乃既明斯义法理兼深由是校量之喻亦复殊胜或可出生佛法之义亦在前喻之后也况后释所以中五段经文亦属于此思之。
○三约多福以显胜。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施感生死经趣菩提大意同前。
大意同前者即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是也。
○二释胜所以五初尊处叹人胜三初明处可敬。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大般若说天帝不在诸天若来但见空座尽皆作礼供养而去窣堵波此云高显塔者边国讹语庙貌也于塔中安佛形貌。
大般若等者引事证也帝释每于善法堂中为天众说般若波罗蜜法或有时不在诸天若到皆向座恭敬作礼为重于法乃尊于处故高显者以尊人故令处高显俾远近皆见敬而生福也形貌等者塔中有佛形貌人见必生敬心见于说法之处亦如见佛形貌若梵语制多此云灵庙或云可供养处与此大同。
○二显人获益。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意云宣说四句之处尚得天人供养何况尽此经文能受持耶所获胜益如经叙之。
前四句犹胜况此尽能受持故最上等也。
前四句等者据此经意望于前段有二胜劣何者为前说其处此说于人前明四句偈此明尽受持由是前则劣中之劣此乃胜中之胜反覆而言故云何况也最上等者等于第一希有也最上者法身也无漏无为绝上上故第一者报身也众圣中尊更无过故希有者化身也如前所说四种事故意明受持读诵具获三身功德圆满也有云能趣菩提故云最上胜出诸乘故云第一世间无比故云希有。
○三显处有佛。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意云如此经文随在何所即为有佛及诸弟子。
经显如来法身依法则有报化又一切贤圣皆以无为得名经显无为必有贤圣尊重弟子。
经显等者明有佛及有之所以谓报化必依法身法身又从经显既有能显之教必有所显之佛又经是教法佛是果法果由理显理由行致斯则三佛备足四法具圆所在之处岂生轻劣又一切下明有弟子之所以三乘贤圣体是无为经显无为故有贤圣尊重者谓证如者皆是入理圣人可尊可重故若准魏经即但言有佛使人尊重不言别有弟子故彼文云即为有佛尊重似佛。
○二约义辨名胜。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