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中来以彼校量内外财施不及持经以此得菩提故遂起疑云若然者且言说是因因即是道以此证果理则不成何者以果是无为无为有体因是有为有为无体无体之道不到果中云何说此而为因耶。
●二依经断疑二如疏列。
○断之文二初断疑。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意云如来之言真实无异皆如其事不诳众生持说必趣菩提汝等云何不信又以如来说于真实等故名如来为真实语者由是者字皆属如来。
●疏二初略销经意。
佛所有说皆如其事今说证果何疑不然。
此通说断疑之意皆如其事者即下四语所说之事今说等者以彼况此也意云彼既无谬此岂不然。
●二广释五语。
真语者说佛身大菩提法也是真智故实语者说小乘四谛谛是实义如语者说大乘法有真如小乘无也不异语者说三世授记等事更无参差佛将此四语不诳众生是故秦译加不诳语。
佛身即真身也以法报合论理智无二故若欲分文别指则佛身是报大菩提法为法也是真智者以菩提是觉觉即智故论云依此法身说名本觉法报合说同名真身如来说此真智之法乃名如来为真语者此则以所说名能说也余皆例此谛实等义已如前说如语等者小乘虽有生空之理非实真如以是偏真未彻源故大乘之内具显三空空病亦空是究竟真如法也不异者与三乘弟子授记劫数久远名号寿量国土等事一一不异故也佛将等者谓本来只有四语秦什译时加此一语欲以统收四语发明佛意用之断疑也应可一一举而问之以显不诳之义且如佛说大菩提法为真智时为真不真耶则对曰真当知如来是真语者斯则不诳之义明矣他皆例此说此四事既不诳人今说此经受持得菩提果岂成诳耶云何不信虽此言说有为无体之因能证离言无为有体之果故偈云果虽不住道而道能为因以诸佛实语彼智有四种亦如净名云文字性离即是解脱无离文字说解脱也。
○二离执。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意者前虽以言遣疑又恐随言生执闻说依言得菩提便谓言中有菩提及闻言中无菩提便谓毕竟无菩提不达言空而法实故作斯执今则遣之故云如来所得等也。
无实者如言说性非有故无虚者不如言说自性有故。
如言等者谓言说缘生本无自性言中菩提亦同言说何以故有名无实故如言于火但有火名名言二法皆无体性故云如言等也不如等者不似言说也谓言说毕竟无体菩提之法即不无也但以不在言中不无离言之法如言中之火虽无不无离言之火由是言中虽无火不妨因言而得火言中虽无菩提不妨因言而得菩提以依言进修必证果故若然者则不应言中执有离言执无达此有无方云离执故偈云顺彼实智说不实亦不虚如闻声取证对治如是说。
○十断如遍有得无得疑。
●疏二初随章叙疑。
论云若圣人以无为真如法得名彼真如一切时处恒有何故有得者有不得。
初句指疑起处此从第三中来准彼但云无为不言真如今所言者拣余无为故所以拣者欲显所疑要成遍义余无为法有不遍故彼真如下立理也如华严云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余亦无形相而可得斯则处及尘尘时该念念故也何故下结成疑既遍时处即合皆得何故有得不得耶。
●二依经断疑二如疏列。
○断之文二初举喻断疑。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意云若住法行施则不得真如如入闇中一无所见若无住行施则得真如如太阳升天何所不瞩真如虽遍得失在人义理昭然竟何所惑。
论云无智住法心不清净故不得有智不住法心清净故得有目者如得对治法日光者如所治闇尽能治现前空喻真如色喻性上万德。
无智等者谓无般若观照之智由无智故即执着色等六尘及空有等一切法也以住是执着之义故云住法心不净者由执着故为尘所染正智不生不证真理故云不得得即证也有智等者反前可见对治等者以经中具有法喻疏中配释影略难明今要预说方会疏文谓喻中有五一空二色三闇四日五目法中有四一真如二性德三烦恼四智法四喻五数不齐者以空喻真如色喻性德闇喻烦恼日目二事同喻一智所以然者以日目二事各有一能智慧之中具有二义日能破闇如智断惑目能见空如智证理既目无破闇之义日无见空之能约义分之但有四对法喻喻中意者且如虚空无所不遍一切色法亦满世间百千万人悉在其内日光未出六合瞑然虽在空而不见空虽对色而不见色苟或日出昏闇尽除眼目开明空色皆见匪但空无边际身在其中反思闇瞑之时不曾暂出法中亦尔谓真如之理周遍十方性上功德亦遍一切众生无量悉在其中以智慧未生唯是痴闇虽在真内何曾见真虽有性德不见性德苟或智慧明发惑闇尽除真性廓周自然明见匪但性无边际身在性中反思迷闇之时不曾暂离故肇公云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则神弥勒颂云时及处实有为不得真如无智以住法余者有智得对治法者即智慧也以日目二种同喻此故谓日是能治闇是所治所治之闇既尽能治日光现前即能见其色等法中惑智例此言也故偈云闇如愚无智明者如有智对法及对治得灭法如是。
○二赞经功德二。
赞德者以显得真如为由心净心净由不住法不住法缘有智有智盖由闻经当知此经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