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第九。优婆塞品第十。
非问分界品第一。业品第二。人品第三。智品第四。缘品第五。念处品第六。正勤品第七。神足品第八。禅定品第九。道品第十。烦恼品第十一。
摄相应分 摄品第一上。相应品下。
绪分遍品第一。因品第二。名色品第三。假结品第四。行品第五。触品第六。假心品第七。十不善业道品第八。十善业道品第九。定品第十。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十二卷北作十卷亦名说一切有部法蕴足论) (有靖迈后序) (南背北陛)
尊者大目乾连造(亦名说一切有部法蕴足论)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学处品第一,明优婆塞五戒。预流支品第二,明四种法行: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证净品第三,明四不坏净:一佛证净、二法证净、三僧证净、四圣所爱戒。沙门果品第四,明四圣果。通行品第五,明四通行:一苦迟通行、二苦速通行、三乐迟通行、四乐速通行。圣种品第六,明于衣食卧具知足,及乐断乐修圣种。正胜品第七,明四正勤。神足品第八,明欲、勤、心、观,四三摩地。念住品第九,明身、受、心、法,四观。圣谛品第十,明四圣谛。静虑品第十一,明四禅法。无量品第十二,明慈、悲、喜、舍、定。无色品第十三,明四空定。修定品第十四,明四修定:一得现法乐住、二得殊胜智见、三得胜分别慧、四得诸漏永尽。觉支品第十五,明七觉支。杂事品第十六,明永断一一法,皆能保彼定不退还,谓贪、瞋、痴,乃至苦、忧、扰、恼等。根品第十七,明二十二根。处品第十八,明十二处。蕴品第十九,明五蕴。多界品第二十,明界处蕴缘起,及处非处善巧。缘起品第二十一,明十二因缘法。
施设论(七卷今作三卷) (南壁北通)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译
对法大论中世间施设门第一(按释论有此门,梵本元阙)。因施设门第二,问答轮王七宝因果。第三明轮王七宝,同如来法。第四问答佛生,先现瑞相。第五问答佛出时处。第六问答诸因果事。第七明三毒轻重,由于习成。第八第九问答世间诸法不同所由。第十问答山地方处等殊。第十一问答化事。第十二问答大海事。第十三问答神通事。第十四问答雨不雨事。
文来未尽。
阿毗达磨发智论(二十卷) (亦名说一切有部发智论) (南二京北傍启)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杂蕴第一(蕴,梵名犍度)。世第一法纳息一(纳息,梵名跋渠)。智纳息二。补特伽罗纳息三。爱敬纳息四。无惭纳息五。相纳息六。无义纳息七。思纳息八。
结蕴第二。不善纳息一。一行纳息二。有情纳息三。十门纳息四。
智蕴第三。学支纳息一。五种纳息二。他心智纳息三。修智纳息四。七圣纳息五。
业蕴第四。恶行纳息一。邪语纳息二。害生纳息三。表无表纳息四。自业纳息五。
大种蕴第五。大造纳息一。缘纳息二。具见纳息三。执受纳息四。
根蕴第六。根纳息一。有纳息二。触纳息三。等心纳息四。一心纳息五。鱼纳息六。因缘纳息七。
定蕴第七。得纳息一。缘纳息二。摄纳息三。不还纳息四。一行纳息五。
见蕴第八。念住纳息一。三有纳息二。想纳息三。智纳息四。见纳息五。伽陀纳息六。
汇门标目云:佛灭后三百年造,乃对法藏之根本也。
阿毗昙八犍度论(三十卷) (有道安序) (南夏东西北彩仙灵)
符秦罽宾国沙门瞿昙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
即发智论同本先译(而文烦拙)。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 (南图至席北心至縻)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五百大阿罗汉造,广释说一切有部发智论。
阿毗昙毗婆沙论(八十二卷北作八十卷) (有释道挺序) (南宫至惊北都至京)
北凉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译
与前本同,仅存三犍度。
鞞婆沙论(十四卷) (南钟隶北肆筵)
迦旃延子造
符秦罽宾国沙门僧伽跋澄译
说阿毗昙八犍度第一。鞞婆沙三结处第一。三不善根处第二。三有漏处第三。四流处第四。四受处第五。四缚处第六。五盖处第七。五结处第八。五下结处第九。五上结处第十。五见处第十一。六身爱处第十二。七使处第十三。九结处第十四。九十八使处第十五(小章竟)。解十门大章。二十二根处第十六。十八界处第十七。十二入处第十八。五阴处第十九。五盛阴处第二十(亦名五取阴,亦名五受阴,唯是有漏)。六界处第二十一。色无色法处第二十二。可见不可见法处第二十三。有对无对处第二十四。有漏无漏处第二十五。有为无为法处第二十六。三世处第二十七。善不善无记处第二十八。欲界色界无色界系法处第二十九。学无学非学非无学法处第三十。见断思惟断不断法处第三十一。四圣谛处第三十二。四禅处第三十三。四等处第三十四。四无色处第三十五。八解脱处第三十六。八除入处第三十七(即八胜处也)。十一切入处第三十八。八智处第三十九。三三昧处第四十(广说大章竟)。中阴处第四十一(出阿毗昙结使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