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40-天圣广灯录-宋-李遵勖-第18页

静  聪明轻慢故  而获致于此
  得王不敬者  当感果知是  自今不疏怠
  不久成其智  诸圣悉在心  如来亦复尔
宗胜闻偈忻然。即于岩间安坐。时异见王复问波罗提曰。仁者智辨。当师何人。
  答曰。我所出家师者。即是王叔菩提达磨。
  王闻师名。惊骇久之。遂来近臣。特加迎请。达磨随使至宫。为王忏悔。寻诏宗胜还归本国。大臣奏曰。宗胜被谪。身殒高崖。
  师曰。宗胜甚健。宴息岩间。但遣使召。
  王即禀教。遣使入山。果见宗胜端居禅寂。曰。深愧王意。誓处岩泉。达磨王叔。六众之师。愿王敬仰。以福皇基。
  师谓王曰。汝如宗胜来否。
  王曰。未知。
  师曰。再命可已。
  有顷。使还。果如师语。师遂辞王曰。汝善修德。不乃疾兴。经七日。遂乃得疾。国医诊治。有如无瘳。亟发使告师曰。王之疾甚。殆至弥留。愿叔慈悲。远来轸救。
  师至王所。慰问其疾。时宗胜再承王召。即别岩间。波罗提久受国恩。亦来问疾。波罗提曰。此王今至大渐。当生何道。
  达磨曰。若人临终。头冷足暖者。当堕地狱。头足俱冷.心胸偏暖者。生于人道。眼暖余冷者。当生天上。唯腹间暖.余处冷者。生鬼趣中。此名候五蕴法。汝宜志之。今此王身。顶冷暖足。决入泥犁。
  波罗提曰。当何施为。令免苦报。
  师即令太子为王宥罪施恩。崇奉三宝。复为忏悔云。愿罪消灭。如是三说。王即有间。
  师念震旦缘熟。至王所慰而勉之曰。当勤修白业。护持三宝。吾去非晚。一九即回。
  王闻师言。涕泪交集。曰。此国何罪。彼土何祥。叔既赴缘。非我所止。惟愿不忘父母之国。象驾早还。王即具大舟。躬率臣僚。送至海壖。
  既达南海。广州刺史萧昂表奏。武帝即遣使诏赴京师。十月一日。至金陵。车驾为之出郊。遂延居别殿。
  寺志公修高座寺。谓寺主灵观曰。名灵观否。
  答曰。凡情不测。
  志公曰。从西有大乘菩萨今入国中。非久而出。听吾谶曰。
  仰睹两扇  低腰捻钩  九鸟射尽  唯有一头
  至即不至  要假须刀  逢龙不住  遇水即逃
灵观闻已。默而志之。
  达摩在王宫。帝问。自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师曰。并无功德。
  帝曰。何无功德。
  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曰。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答曰。廓然无圣。
  帝曰。对朕者谁。
  答曰。不识。帝不领悟。
  师知机不契。潜过江北。届于洛阳。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未尝辄语。人莫之测。
  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晨夕参承。
  师尝端座面壁。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布发淹泥。古尚若此。我何人哉。
  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光至阶前。时天大雨雪。坚立不动。积雪齐腰。师悯而问。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光涕曰。愿示慈悲。
  师曰。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光闻师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亡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师遂因与易名曰惠可。
  光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师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光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师曰。将心来。与汝安。
  光曰。觅心了不可得。
  师曰。与汝安心竟。
  后孝明帝闻师异迹。遣使赍诏伸请。前后三至。师不下少林。帝弥加钦尚。就赐摩纳袈裟二条.金钵一口.银净瓶.缯帛等。自尔。经九年。欲返天竺。乃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乎。
  尼总持出礼拜。据某甲所见。四大本空。五阴非有。正当恁么时。无一法可当情。
  师曰。汝得吾皮。
  道育出礼拜。据某甲所见。如庆喜观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
  师曰。汝得吾肉。
  二祖出礼三拜。依位而立。师云。汝得吾髓。乃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付于大迦叶。展转属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勿令断绝。并授袈裟。以为法信。
  师曰。由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生。云吾西天之人。汝生此土。凭何得法。以何证之。汝今授此衣法。却后难生。俱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碍。吾至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