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56-成唯识论观心法要-明-释智旭-第57页

)依此(第七而)假立意名(耳)。
问。二卷破外难云。假必依真。亦不应理。今乃云无正思量。假依何立。不亦自语相违耶。答。世间名字。固有依真说假者。亦有不依真说假者。元非一概。依真说假。如依真见道假说相见道。依内种子假说外种子。依思量意假说等无间意之类是也。不依真说假。如兔无角。假说兔角。龟无毛。假说龟毛。又如月无二。假说二月。空无华。假说空华。乃至见相二分非我法。假说为我法等是也。故云。假必依真。亦不应理。倘更执假必不依实事。亦岂应理也哉。又若约诸法自相名真。则思量名意。亦唯于诸法共相而转。何尝亲得彼自相哉。特于共相之中说实说假耳。
(子)四无心定别。
又契经说。无想(定。)灭(尽)定(二种不同。假使第七)染意若无。彼(二种定。便)应无别。谓彼二定俱灭六识及彼(相应)心所。体数无异。若无(第七)染意于(此)二定(之)中。一(无想定是)有。一(灭尽定是)无。(则)彼二(定)何别。若谓加行界地(所)依等有差别者。理亦不然。彼差别(之)因。(正)由此(第七识而)有故。此(第七识)若无者。彼(差别)因亦无。是故定应别有此意。
体。谓心王。数。谓心所。言此二定之中。所灭心王。同是六识。所灭心所。同五十一。设非有染无染二意差别。则二定更无异矣。加行。谓作意。所依。谓教法。等者。等取自体假立也。集论明此二定有五门差别。一所依。二自体。三假立。四作意。五界地。一所依别者。无想定。乃外道弟子。依外道所说邪教而修。灭尽定。乃世尊弟子。依世尊所说正教而修。二自体者。无想定。体是有漏。灭尽定。体是无漏。三假立者。无定想。依有覆意所缘阿赖耶假立。灭尽定。依无覆意所缘异熟识假立。四作意者。无想定。由永出离作意以为加行。灭尽定。由暂止息作意以为加行。五界地者。无想定。是色界舍念清净地所系。灭尽定。依无色界非非想地而入。仍非所系。
(子)五无想天染。
又契经说。无想(天中)有情。一期生中心心所灭。若无此(第七)识。彼(无想天便)应无染。谓彼长时无六转识。若无此意。(则俱生)我执便无。(然)非于余处有具缚者。一期生中(或能)都无我执。彼(无想天若)无我执。应如涅槃。便非圣贤同所诃厌。(救曰。彼无想天我执)初(半劫后方灭)。后(半劫时又生。则是)有故。无如是(应如涅槃之)失。(破曰)。中间(四百九十九劫)长时无(我执)故。有(如涅槃之)过。(救曰。过)去(未)来有(我执)故。无如是(如涅槃之)失。(破曰)。彼(过去未来)非现(非)常。(同于)无故。有(如涅槃之)过。(又)所得(之无想异熟既)无故。(则)能得(无想报之有情)亦无。(此无想异熟。乃是)不相应法。(不过依于色心分位假立)。前已遮破。(不是实有。若无末那。亦无藏识)。藏识无故。熏习亦无。余法受熏。已辩非理。故应别有染污末那。于无想天恒起我执。由斯贤圣。同诃厌彼。
言所得无者。谓彼有情。于无想定前求无想果。故所熏成种。招彼异熟。染污末那。缘彼执我。依之粗动想等不行。于此分位中。假立无想报。若无此第七识。彼无想报。则不应有也。
(子)六三性时染。
又契经说。异生善染无记心时。恒带我执。若无此(第七)识。彼(我执)不应有。谓异生类三性心时。(前六转识)虽外起(善恶)诸业。而内恒执我。由执我故。令六识中所起施(戒禅)等(善业)不能亡相。故瑜伽说。染污末那为(六)识依止。彼未灭时。相了别缚。不得解脱。(染污)末那灭已。相缚解脱。言相缚者。谓(由染意恒执我故。令前六识)于(其所缘)境相不能了达如幻事等。由斯见分(为彼)相分所拘。不得自在。故名相缚。依如是义。有伽他言。如是染污意。是识之所依。此意未灭时。识缚终不脱。又善(及)无覆无记心时。若无(第七识恒起)我执。应非有漏。(以)自相续中六识(所有)烦恼。与彼善等不俱起故。(若谓过)去(未)来(烦恼)缘缚。(则)理非(是)有故。非由他惑。成有漏故。勿由他解。成无漏故。
他惑。指过去未来惑。他解。指过去未来生空智慧也。现在六识起善及无覆无记法时。既不与烦恼俱起。若谓过去未来有烦恼故。名有漏者。则须陀洹等于出观后所起思惑。应成无漏。以过去已曾证无漏故。又七方便人所有善无记心。应成无漏。以未来必当证无漏故。
又不可说(异心心所之外)。别有随眠。是不相应(行蕴所摄。于善等时)现相续起。由斯善等成有漏法。彼(不相应)非实有(体。前文)已极成故。亦不可说从有漏种生彼善等。故成有漏。(以有漏因。惟由第七执我。若无第七执我。则)彼(善等)种子。先无(有)因。可(令)成有漏故。(亦)非由(于有)漏种(故。令)彼(善等现行)成有漏(法)。勿学(地中之)无漏(现行)心。(由彼尚有有漏种子)。亦(可)成有漏故。虽(或)由烦恼引施等业。而(烦恼已去)。不(与善等)俱起。故非(可为)有漏(之)正因。以有漏(之)言。(乃)表(与)漏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