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许多极难校正的错误,不但没有机会阅读原卷的学者,无法判断;即使看过原卷的学者,也不易发觉它的错误。最大的原因,是变文卷子多半是唐五代时的写本。钞写的文字讹俗满纸,但是讹俗之中,又自有它的习惯,自有它的条理,如果你不小心推敲,擅作主张,便会陷于错误之中而不自觉。例如精研甲骨钟鼎石刻以及敦煌写本的罗振玉先生,他在「跋龙龛手鉴」中说:「考□字从外生,肊断其文,当是甥字别体,此注音外,疑未必然。」他没有留意伍子胥变文,伯二七九四卷:「子胥有两个□甥」,斯三二八卷作「子胥有两个□甥」,□、□都是外的俗写,因与甥连文,偏旁或连类加男作「□」,或加生作「□」,龙龛手鉴音外是对的,罗氏肊断却错了。所以校录敦煌变文写本,最难克服的便是文字障。简括说来,有字形无定之障,有偏旁无定之障,有繁简无定之障,有行草无定之障,有通假无定之障,有标点无定之障(说详拙著敦煌卷子俗写文字与俗文学之研究)。这许许多多的障碍,使得历来校录敦煌写本的学者,如罗振玉、胡适、向达、王重民诸先生等,凭他们卓越的学问智识,单作抄写誊录的基本工作,还是免不了发生相当繁多而且严重的错误,这便是我不得不耗费五六年的时间,仆仆于伦敦、巴黎的图书馆,披校卷子十余过的原因。
前年秋季,敦煌学国际研讨会在巴黎举行。日本学者在会中提到王重民等编纂的敦煌变文集,特别加以推崇。有些法国、日本、和我国研究敦煌学的学者,知道我曾作校订变文集的工作,都一再催促我早日付印。今年夏季,应日本九州岛大学文学部的邀请,作有关敦煌学的演讲,许多学者也殷殷以新校变文集出版之期相询。由于敦煌写本的复杂纷歧,字体的变异讹滥,无法倩人代抄;几十万字的清稿,只能亲手缮写。因此直到今年春假结束,才将初稿完成,交付排印。全书的体例,另见例言,简单的说,是以敦煌变文集七十八种变文为底本。变文集有错误的,加以订正,有漏脱的,加以补充。变文集的校记也全部保留,只是将错误的改正,缺少的增加。凡是新校的都冠以「规案」二字,以资区别。虽然新校的分量相当多,但是我仍保留原名,只加「新书」二字,定名为「敦煌变文集新书」。新书以旧书为基础,旧书也包含在新书之中。不仅增添旧书以外的新材料,也提出我个人的新说法。新旧同时陈列,读者展卷了然。新旧材料的异同,自可明察;新旧说法的是非,自易判断。这样的做法,对于学人研究和参考,相信会有不少的方便和收获。我往年对姜亮夫先生的瀛涯敦煌韵辑作了一番校订的工夫,更名为新编。在序文中写下了一段恳诚的话,说:
这部书定名为瀛涯敦煌韵辑新编,一方面表示本书是姜书的加工,一方面也表示本书是姜书的延续。中国学术典籍是中国民族文化精神智慧的结晶,它是具有永恒不朽的生命的。我们都只是为它服务的工作人员,但我们都对它有崇高亲切的敬爱。我们希望一个接一个的贡献心力为它做出有价值的工作。我指正姜书的错误,补充姜书的遗漏,但是列宁格勒藏有一万二千号敦煌卷子,其中未必没有韵书残卷,也许还有其它未知或未发现的材料,都需要文化工作者为它继续不断的服务。所以我也希望我的书能有一分参考的价值,而得到为它服务的人的指正和补充。
我又继续披肝沥胆的说:
我们根据正确的新材料,可以得到正确的新学说;如果根据不正确的新材料,推论出来的新学说,自然也不正确了。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新材料的正确性,纔能消除不正确的新学说,纔能产生正确的新学说。我整理这部瀛涯敦煌韵辑新编,目的便是在继续前辈学者的努力,寻回失落在海外的学术新材料,正确的呈献给学术界人士,作为发明新学说的可靠的根据。我希望从事学术的朋友,为了爱护中国学术的共同心愿,不断的予以指正和修订,使我们获得的新材料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正确,我们不分先后,不分彼此,我们一切都是为了爱护中国学术的共同心愿。
读者只需把上面说的话,将「瀛涯敦煌韵辑新编」几个字,换成「敦煌变文集新书」,便和我今日的心情,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异。我虽然尽了我最大的努力,除校订了王氏的缺失外,又增添了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藏的目连变文,和列宁格勒藏的变文双恩记,但是我仍不敢也不愿像王重民先生那样大胆的说:「这是最后最大的一次整理。」因为谁也不敢断言今后没有新材料出现,我们毋宁希望有更多的新材料出现,继续补充,益臻完善。我这部敦煌变文集新书,只不过为将来从事研讨的人,做了一番扫除清道的工作而已。
现在新书即将出版,内心感到最遗憾的,便是未能求正于法国华学大师戴密微先生。戴先生是研究变文文学的专家,平生酷爱中华学术文化,无畛域的偏见,抱弘扬的热忱。廿余年来,我频频往来巴黎伦敦披读敦煌写本,每有述作,先生辄为文推介于欧洲通报中。民国六十二年(公元一九七三)七月,我出席巴黎第廿九届国际东方学会。会后,受聘担任巴黎第三大学博士班的教职,寄居巴黎大学城的东南亚馆。次年三月,我践张晓峰先生之约返华冈任教。启行前夕,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