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72-法海观澜-明-释智旭-第17页

法可行。是不可行。
三法度论云。若能除淫怒痴。是多闻。余者。非多闻。
○出曜经云。所谓持法者。不必多诵习。若少有所闻。具足法身行。是谓持法人。以法自将养。虽多诵习义。放逸不从正。如牧数他牛。不获沙门果。 虽诵千章。不义何益。寍解一句。闻可得道。虽寿百年。无慧不定。不如一日。黠慧有定。
南岳思大师示众云。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偈曰。顿悟心源开宝藏。隐显灵通现真相。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纵令逼塞满虚空。看时不见微尘相。可笑物兮无比况。口吐明珠光晃晃。寻常见说不思议。一语标名言下当。又偈曰。天不能盖地不载。无去无来无障碍。无长无短无青黄。不在中间及内外。超群出众太虚玄。指物传心人不会。
续高僧传云。道障之起。起乎心行。道则无滞。滞则障道。焉有多闻。能为道障。
有宋高僧传云。唐京兆大兴善寺含光至西土。有梵僧云。曾闻台教定邪正。晓偏圆。明止观。功推第一。再三嘱光。或因缘重至。为翻唐为梵附来。某愿受持。屡屡握手叮嘱。
续传灯录。灵隐本禅师示看经僧偈曰。看经不识经。徒劳损眼睛。欲得不损眼。分明识取经。
法海观澜卷二终
法海观澜卷第三(目录)
【禅观要典】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十卷)
圆觉经(一卷)
维摩经(三卷)
华严合论(四十卷)
摩诃止观(二十卷)
止观辅行传弘决(四十卷)
宗镜录(一百卷)
景德传灯录(三十卷)
续传灯录(三十六卷)
传法正宗记(十卷)
宗门统要续集(二十卷)
禅宗正脉(二十卷)
颂古联珠(二十一卷)
六祖坛经(一卷)
古尊宿语(四十八卷)
万善同归(六卷)
唯心诀(一卷)
心赋注(四卷)
明觉语录(六卷)
佛果语录(十七卷)
智证传(十卷)
石门文字禅(三十卷)
大慧语录(三十卷)
大慧书(二卷)
正法眼藏(三卷)
雪岩录
高峰语录
中峰语录(三十卷)
天如语录
真心直说(一卷)
修心诀(一卷)
决疑集(一卷)
楚石语录
紫柏集
方便语
寿昌语录
法海观澜卷第三
古吴蕅益比丘智旭辑
中山汤学绅康民阅梓
【禅宗要旨】
○大方广佛华严经初卷云。尔时世尊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乃至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无障碍。身徧十方而无来往。皆入诸相。了法空寂。三世诸佛所有神变。于光明中。靡不咸覩。一切佛土。不思议劫所有庄严。悉令显现。
述曰。此乃所谓大彻大悟。圆证心性之全体大用者也。此之谓涅槃妙心。此之谓正法眼藏。禅者苟知以此为则。决不至于得少为足。起增上慢。成大妄语矣。
○本事经云。出家有二种。正所应作事。谓静虑听说。速证于涅槃。静虑慧为因。慧必由静虑。有静虑有慧。速证于涅槃。百千哑羊僧。无慧修静虑。设经百千岁。无一得涅槃。勤修智慧人。乐听法说法。敛念须臾顷。能速证涅槃。
○大宝积经出现光明会云。愚人修习禅。乐于禅定乐。便起增上慢。谓得沙门果。愚人修习禅。无眼尽边智。设于百千劫。彼终无解脱。 菩萨藏会云。若有乐定。修相应行诸菩萨等。未曾听闻微妙法门。又不听闻圣教法律。但于三摩地中。生知足想。当知是人起增上慢。不能解脱生老病死。 文殊师利授记会云。菩萨乐住寂静入禅定者。获十功德利益。一者得念。二者得慧。三者修行。四者迅辩。五者得陀罗尼。六者善知法生。七者善知法灭。八者戒聚无犯。九者诸天供养。十者不贪他好。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云。禅以八法而得清净。一者常居兰若。宴寂思惟。二者不共众人。群聚谈说。三者于外境界。无所贪著。四者若身若心。舍诸荣好。五者饮食少欲。六者无攀缘处。七者不乐修饰音声文字。八者转教他人。令得圣乐。
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云。何等比丘。得言禅师。文殊师利答言。此禅师者。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乃至无有少法可取。得言禅师。不取何法。所谓不取此世彼世。不取三界。至一切法悉皆不取。谓一切法悉无众生。如是不取。得言禅师。若彼禅师无少法取。非取不取。以是义故。得言禅师。 又云。若有禅师生贪欲心。生已能离。能令寂静。能令寂灭。如是得言空无所有。不著不取。
大集经海慧菩萨品云。菩萨若乐受寂静乐。不乐听法说法问疑。以寂静故。烦恼不起。以不起故。不知知想。不离离想。不证证想。不修修想。不得实义。是名魔业。
月藏经云。与禅相应者。是我真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
地藏十轮经云。修定行者。若未成就诸三摩地。初夜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