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舍睡眠。精进修学。远离愦闹。少欲知足。无所顾恋。一切贪嗔忿覆恼害。憍慢贡高。悭悋嫉妒。离间粗恶。虚诳杂秽。一切人间嬉戏放逸。皆悉远离。
○大般若经云。不应容纳失念散乱相应之心。经刹那顷。何况令其长时相续。
小品般若经云。譬如坐禅比丘从三昧起。以学禅故。不贪饮食。
○大智度论云。邪见人。虽口说一切空。然于爱处生爱。嗔处生嗔。慢处生慢。痴处生痴。自诳其身。佛弟子实知空。心不动一切结使。生处不复生(亦见教观)。 或有菩萨。钝根宿罪所覆。深著世乐。驰逸难制。如是人。深加精进。尔乃得定。 行者能除身口破戒业。次除三恶觉观。后除三细觉观。所谓国土亲里不死。如是除已。即得禅定。离欲者。离五欲。离恶不善法者。离五盖。将人入恶道。名为恶。障善法故。名不善。 此中言无佛。破著佛想。不言取无佛相。若有佛。尚不令取。何况取无佛邪见。又佛常寂灭。无戏论相。若人分别戏论常寂灭事。亦堕邪见。
○成实论云。佛法可自证知。不可以己所证。传与他人。如财物等。 若无持戒。则无禅定。又戒为菩提树根。无根则无树。故须净戒。
舍利弗阿毗昙论云。若人聚集处。心求名利。便现生禅相。是名来禅。若人坐禅无仪。是名无益禅。
○出曜经云。无禅不智。无智不禅。道从禅智。得近泥洹。
○南岳思大师安乐行义云。无相行者。一切诸法中心相寂灭。毕竟不生。行住坐卧。饮食语言。一切威仪。心常定故。诸余禅定。三界次第。从欲界地。未到地。初禅地。乃至非非想地。有十一种差别不同。有法无法。二道为别。是阿毗昙杂心圣行。若安乐行中深妙禅定。即不如此。不依止欲界。不住色无色行。如是禅定。是菩萨徧行。毕竟无心想故。名无想行。
圭峰密禅师云。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诸祖相承。根本是佛亲付。菩萨造论。始末唯弘佛经。马鸣龙树。皆是祖师。造论释经。数千万偈。未有讲者毁禅。禅者毁讲。今时弟子。彼此迷源修心者。以经论为别宗。讲说者。以禅门为别法。闻谈因果修证。便推属经论之家。不知修证。正是禅门之本事。闻说即心即佛。便推属胸襟之禅。不知心佛。正是经论之本意。 未究佛言。何同佛见。 提纲。意在张网。不可去网存纲。举领。意在著衣。不可弃衣取领。
○大般涅槃经云。佛告四众。吾今所有无上正法。悉已付嘱摩诃迦叶。当为汝等作大依止。犹如如来。 景德传灯录云。佛告弟子摩诃迦叶。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汝当护持。幷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
梅溪集。王荆公谓佛慧泉禅师曰。世尊拈花出自何经。泉云。藏经所不载。公曰。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有云。梵王在灵山会上。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请佛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迦叶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叶。
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景德录云。告诸比丘。佛已荼毗。金刚舍利。非我等事。我等宜当结集法眼。无令断绝。乃说偈曰。如来弟子。且莫涅槃。得神通者。当赴结集。
第二祖阿难尊者。佛祖统纪云。游行至竹林中。闻比丘诵偈。若人生百岁。不见水潦涸。不如生一日。而得覩见之。阿难惨然曰。此非佛偈。当云。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比丘向其师说。师曰。阿难老朽。言不可信。阿难后时。闻比丘犹诵前偈。即自思惟。今此比丘。不受吾教。于世无益。宜入涅槃。
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告阇夜多曰。业从惑生。惑因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汝若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夜多承言领旨。即发宿慧。出家受具。(出景德录)
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此云徧行)。自说宿命云。忆念七劫前。师于智者月净。记我非久当证斯陀含果。时有大光明菩萨出世。我策杖礼谒。师叱我曰。重子轻父。一何鄙哉。我问其过。师曰。汝礼大光明菩萨。以杖倚壁画佛面。以此过慢。遂失二果。(出景德录)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此土初祖也。景德录第三卷云。有道育慧可二沙门。年虽后生。俊志高远。幸逢法师。事之数载。法师感其精诚。诲以真道。令如是安心。所谓壁观(即所谓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如是发行。所谓四行。如是顺物。防护讥嫌。如是方便。遣其不著。夫入道多途。要唯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麈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此即与现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理入也。行入四行。万行同摄。初报怨行者。谓修道人。若受苦时。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怨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怨进道。故言报怨行